登录

费雪方程式

百科 > 货币理论 > 费雪方程式

1.费雪方程式概述[1]

1.费雪方程式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利率有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分。名义利率,是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按照承诺的货币价值计算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率。由于借贷双方更关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而不是货币的名义额,因此实际利率能更准确地衡量借贷的成本和收益。名义利率的计价单位是货币,实际利率的计价单位则为标准化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若年名义利率为i,则现在投资1元,1年后将获得1+i元,若当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为π,按照现在的实际购买力计算,1年后的l+i元只相当于现在的(1+i)/(1+π)。如果实际利率用R来表示,则应该具有下列关系:

l+R=(1+i)/(1+π)

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导出:

1+i=l+π+R+πR

通货膨胀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如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5%,最后一项πR的数值就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上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i=R+π

这就是著名的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该方程式是由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必须包含一个通货膨胀溢价,以弥补预期的通货膨胀给贷款人造成的实际购买力损失。当实际利率保持稳定时,名义利率就会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提高。 

  2.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纪初 ,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

费雪效应可概括为:一国的名义利率反映了依该国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回报率,也就是说造成各国名义回报率不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不同。在投资者可进行自由的国际投资的情况下,各地的预期真实回报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就会进行套利活动,而套利的结果又使各地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

这一方程式为 :

MV=PT

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根据这一方程式 ,P 的值取决于 M,V,T3 个变量。费雪分析 , 在这 3 个经济变量中 ,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 , 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 , 因而可视为常数 ;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 , 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 , 只有 P 和 M 的关系最重要 , 所以 P 的值特别是取决于 M 数量的变化。

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 但当把 P 视为既定的价格水平时 , 则 :

M=PT/V

这说明 ,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 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这个比例就是 1/V 。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既定水平 , 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实现。

2.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关系: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两者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内容上却有本质的区别;

(1)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侧重于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侧重于收入y的需求。

(2) 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

(3) 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马歇尔和庇古不仅仅将交易水平和影响人们交易方式的制度作为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关键要素,还探讨了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被人们选择所持有的原因和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既然货币被人们选择所持有,就不能排除利率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差异很小,体现了货币中性论,即经济中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古典两分法”思想。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