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质量保证

百科 > 质量术语 > 质量保证

1.质量保证

为使人民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称为质量保证。显然,质量保证一般适用于有合同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使用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如果给定的质量要求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需要,则质量保证也不可能完善。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在合同环境中,供方取信于需方信任的一种手段。因次,质量保证的内容绝非是单纯的保证质量,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那些影响质量的质量体系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 评价活动,为取得企业领导和需方的信任而提出充分可靠的证据。

当然,质量保证是以质量控制为其基础的,没有质量控制,就谈不上质量保证。有时,质量控制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又是相关的(见下图)。

MBA智库百科标志

   上图中正方形表示全部质量管理工作。要开展质量管理,首先应制定质量方针,同时进行质量策划、设计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而要建立质量体系,则应设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权限,然后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质量控制活动是作业技术和活动,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则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而开展购活动。二者之间用虚S形分开,这是说明这两种活动是很难明显区分开来的,而大小虚圆则是表示方形内的活动和工作都是质量管理。如用实圆就是把它们与质量管理割开了。

弧形斜线部分表示外部质量保证活动,它是在合同上或法规中有质量保证要求时,才发生的。这种外部质量保证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取得需方的信任。而弧形部分覆盖在方形上,则形象地说明了外部质量保证只能建立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保证体系应建立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离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就谈不上质量保证。离开质量管理体系,也就不可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发现质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进入新一轮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以不断获得质量管理的成效。

2.质量保证要点[1]

(1)证实性

质量保证活动的关键在于能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过程符合要求的证据。无必要的证据,则谈不到信任。要把对具体产品的信任提高Nx,t组织的信任,只有使顾客对组织未来提供的新产品也同样寄予信任,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2)预防性

质量保证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发生应有充分的预防能力,这可以通过有效的质量策划来实现。要防患于未然,对一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先做出周密的控制安排,确保其不失控。在实施中,还应针对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系统性

不能把质量保证活动当作孤立的事件,而应从系统性的高度,从全局作出安排并加以协调控制,如诸文件间的相容性、各过程的界面和接口、过程的信息反馈、过程网络功能的发挥等。

(4)反应能力

以目前国内外各类企业的管理水平,要使问题根本不发生是难以做到的,然而质量保证的前提是满足要求,因此对任何偏离要求的现象,应能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纠正和预防。

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与联系[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都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两者都以满足质量要求为目的,但是,质量保证活动侧重于为满足质量要求提供使对方信任的证据,而质量控制活动侧重于如何满足质量要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为达到同一目的的两个方面。例如,对供方的评价选择是组织为了使采购产品满足要求的一种质量控制活动,而如果向顾客提供了组织对供方评价的记录,则可认为是一种质量保证活动。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