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亚杰
1.让·皮亚杰生平简介
1896年8月9日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Nenchâtel),卒于1980年12月16日。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10岁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
- 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去苏黎世,在烈勃斯(Lipps)和雷舒纳(Wreschner)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Bleuler)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桥学说。他听荣格(Jung)的讲课,并阅读弗洛伊德(Freud)的书籍。
- 1919年去巴黎大学,听过皮龙(pieron) 的讲课,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
- 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在巴黎任西蒙(Simon)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 (Binet)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Burt)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
他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继而对认识论和逻辑学具有浓厚兴趣,以后他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921年,经日内瓦大学克拉巴莱德(Claparede)的邀请,皮亚杰由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从三十年代开始,把研究成果写成他早期的五本儿童心理学著作。
- 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他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 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
- 1929年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
- 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具体运算和运 算的整体结构的论文。1924——1954年他连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 1929——1939年的十年期间,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并在卢梭学院以较大规模从事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现改称教育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瑞士成立心理学会,他连任学会主席三年。
- 1939——1945年间,从事两方面研究:第一方面,研究儿童到成年期的知觉发展,企图探索知觉与智慧 的关系,借以验证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论点。第二方面,利用具体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开始研究儿童的时间、运动和速度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行为的发展。
- 195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被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 Center of Genetic Epistemoligy)主任。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该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学者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据1970年报道,已出版22卷专著。
- 1972年退休。
2.让·皮亚杰的贡献及影响
结构主义
如若人们要从反对不同意见的角度来给结构主义下定义,要从坚持结构主义曾经反对过的各种态度方面去下定义,那么我们就只能找到与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种种曲折变化相联系的分歧和矛盾了。反之,把结构观念的积极特征作为中心,我们就至少能够从所有的结构主义里找到两个共同的方面:一方面,是一个要求具有内在固有的可理解性的理想或种种希望,这种理想或希望是建立在这样的公设上的:即一个结构是本身自足的,理解一个结构不需要求助于同它本性无关的任何因素;另一方面,是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它达到这样的程度:人们已经能够在事实上得到某些结构,而且这些结构的使用表明结构具有普遍的、并且显然是有必然性的某几种特性,尽管它们是有多样性的。
关于第一个近似点,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这个转换体系作为体系(相对于其各成分的性质而言)含有一些规律。正是由于有一整套转换规律的作用,转换体系才能保持自己的守恒或使自己本身得到充实。而且,这种种转换并不是在这个体系的领域之外完成的,也不求助于外界的因素。总而言之,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关于第二个近似点,结构应该是可以形式化(或译:公式化〕的。不过这可以是指在发现结构之后很久,或者是紧接着在发现结构的初期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用形式化表示结构乃是理论家的任务,然而结构本身对于理论家而言是独立的;这个形式化,可以直接用数理逻辑方程式表达出来,或者通过控制论模式作为中间阶段。所以,形式化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过渡阶段,这要取决于理论家的决定。对于他所发现的结构的存在方式,要在每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里去加以说明。
转换的概念,首先使我们可以为问题划定一个范围。因为,如果要把形式主义这个术语的一切意义包容在结构这个观念里,结构主义就得把一切不是严格经验主义的、而求助于形式或本质的哲学理论,从柏拉图到胡塞尔,主要经过康德,都包括在内,甚至还要包括经验主义的某些变种,如求助于句法学和语义学的形式来解释逻辑的“逻辑实证主义”。然而,按照现时所确定的意义,逻辑本身却并不总是包括作为整体又作为一些转换规律的结构的,“种种结构”的:现时的逻辑学在许多方面仍然还是从属于相当顽强的原子论的,逻辑结构主义还只是刚刚有了个开端。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在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 Center of Genetic Epistemoligy)主任期间。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发生认知论”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知识问题的研究;皮亚杰着重于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发生知识论的特点便是从各种知识最基本形式,开始去发觉它们的根源,是追溯它们从最初水平直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皮亚杰主要的观念还包括:同化、适应、平衡、图式、结构的机制,他并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
- 一、Sensorimotor stage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小孩通过移动和感觉来了解事物。
- 二、Preoperational stage: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 三、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 四、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创立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Sinclair)、伦堡希(Lambercier)、荷明斯卡(Szemiska)等人组成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这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叙述的技术(Clinical—descriptive-technique)。这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从整体研究观察儿童。在实验中强调实验的自然性质,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为了避免儿童的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在研究儿童的数、空间、几何等概念时,一般采用谈话和作业相结合的方法。他反对单纯的观察法,认为单纯观察不提问题, 难于正确了解儿童。在实验对象方面,他早期的研究主要以自己三个孩子作为受试。由于取样过少,缺乏代表性,受人指责。此后他增加受试数量,1958年出版 的《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成长》一书中,受试达1,500人;1969年出版的《知觉的机制》一书中运用大量实验取样和统计资料。他用数理逻辑为工具,引进了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作质的分析,企图从儿童认识的结构和发展中来揭露认识过程的智力机制。
3.让·皮亚杰的著作
皮亚杰先后出版著作近50种。这学派数十年来关于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儿童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他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改革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重视。据1976年报道,他的同事英海尔德在日内瓦建立了“皮亚杰著作档案馆”,搜集从1917年开始到最近的专著、论文、报告、实验研究等文献,以祟扬他对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等方面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
- 《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对四岁至七岁儿童的口头语言功能进行观察,分析儿童之间,还有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言语交流情形,如提问题及解释等等……。
- 《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分析儿童的推理能力,研究儿童对因果关系和逻辑链接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程度,皮亚杰也企图建立一个关于儿童的推理与判断的一般理论,尤其是儿童推理的前逻辑或前运算行式。
- 《儿童的物理因果观》——研究儿童对自然的物理现象(运动、 力、 固体、 液体等…)的理解能力发展,在结论中皮亚杰将此项研究与他的《儿童的判断与推理》中所描述的推理能力的行成联系起来,指出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他对现实的概念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 《儿童的世界表象》——本书着重描述和论证了皮亚杰发生心理学所使用的所谓的”临床法”,又进一步对儿童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进行了研究,所谓的临床法,既试验者利用实验法和测试法使他的实验对象能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由的并且是严格的谈话。
- 《儿童的道德判断》——分析在游戏中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掌握过程,观察儿童对成人的正义感与道德行为的态度,研究将自身社会化的情形。
- 《智慧心理学》(1962,1950)
- 《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