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演变
目录
1.组织结构的演变
组织结构的演变,按先后发展次序看看一些主要的结构形式:
1.层次结构(Hierarchy):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组织形式,曾被早期的埃及人、罗马人和天主教会加以利用,因为它提供了最佳的基础结构:一个有不同层次的权力结构来对工人加以控制和管理,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合,有从事研究的有进行生产的,有专搞销售的等等。这种结构有一套完整的原则,确保自上而下的权威,形成了一套权威性的体制,在这套体制下,总是由"上级"控制下级。
2.矩阵结构(The Matrix):矩阵权力结构出现于本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是为了促进横向的协作。比如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要组建一个"项目班子",一些专家被召在一起,为某个项目而共同工作,项目完成之后再回到各自的部门里去。公司原来的职能班子加上这个项目班子就组成了矩阵层次结构,它创造了两种交叉的层次结构,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协调工作:职能性的一面和项目性的一面。今天,多数大公司所采用的基本上就是这种矩阵管理结构的变种,因为他们必须从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侧面来组织他们的工作。
3.多部门形式(Multidivition Form):有人将这种结构称之为"事业部制",它提供了一种便于管理不同生产线的大组合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每个部门管理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在部门内部又有不同的职能小组,并可作为一个盈利的单位进行运转,因此每个部门也象一个单独的公司。如此说来,一个多部门公司就好比是一家控股公司,它将那些管理不同生产线的半独立的部门组合成一个整体。
4.联邦组织(The Federal organization):这种结构由于采取了比"多部门"形式更为松散的关系,因此各部门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就像联邦政府将很多权力下放给半自治的州政府一样,联邦公司让下属的各部门能按自己最佳的方式来组织一切活动,因而创造出一种由很多半自治性质的业务单位组成的一种非中央控制的体制。联邦公司一级通过每年一度的实绩检查来进行监督,并有权任命部门的总裁和行使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职能。
5.网络关系(Networks):网络始于本世纪70年代,当时出现一种战略联盟的想法,试图将一些独立的公司联在一起。今天,大多数公司都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甚至自己的竞争对手也常常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合并和接管是要将企业单位并进一个更大的联合公司,而网络关系的特点是在享有自治权的合伙人之间,在自愿组成合资企业的前提下,建立临时性的业务关系。信息网络促进了组织网络,这一发展使网络形式看上去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结构模式。
6.内部承包关系(Intrapreneurship):在80年代,企业流行承包,因此,多数大企业在其内部开发了新的体制,以鼓励有创新意识的普通雇员来承包新企业,实现自己的设想。这些新体制允许公司雇员脱离原来的工作去开发他们的新设想,公司还可为他们提供开发资金、咨询和其他帮助。内部承包由于在公司内引进了市场概念,很快便成了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自那以后,企业在其内部还陆续引进了一些其它方面的市场概念,诸如"内部顾客"、"按绩效定工资"等等。
7.重新设置机构(Reengineering):这是进一步更新公司机制努力的一部分,我们通常将它称之为"更新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和"再造工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某些分散的业务流程整合成一个具有"交叉功能"的协作组织,使企业能以快捷、有效的方式提供产品或服务,这当然还需要有自动信息系统作为保障。重新设置机构的目标是要将机构改组成能集中精力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各种类型的协作小组。
8.虚拟机构(The Virtual Organization):这一想法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由于信息革命已使任何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与别人合作,因此,这种合作就不一定非要在机构上进行合并,它可以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合作,以建立一种全球性的协作网络,使为了吸引最好的人才、资源和知识而不得不经常变化的协作成为可能。这种虚拟结构由于人们既看不到对方,又不能互相天天见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不再是" 真正的机构",而只是个"影子",它只存在于一种有组织的体系之中,通过电子手段这一媒介,建立某种工作关系。
9.内部市场(Internal Markets):一个内部市场体系就是由很多自我管理的内部企业所组成的,这些企业互相做生意,同时也与体系外的客户做生意,因此,就在本机构内部也具有外部市场的种种特点,这样就创造了完美的"内部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