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思维
1.什么是立体思维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于是,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时,为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其实,有不少东西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小到弹簧、发条,大到奔驰长啸的列车,耸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最典型的要数电子王国中的“格里佛小人”——集成电路了。在电子线路板上也制造出立体形的,它不仅在上下两面有导电层,而且在线路板的中间设有许多导电层,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效率。
从大的来说有立体网箱养鱼技术、大型立交桥等。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的学生利用立体思维发明了立体文具盒、立体工具箱、立体报刊架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科学家在研制飞机、导弹和卫星时需要运用非常复杂的电于设备,装配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这样的设备体积十分庞大,携带和使用也不方便。后来,他们将各种电子元件由平面式的接线方式改为立体式的连接,充分利用真空扩散、表面处理等方法,制成了平面型的晶体管、电阻、电容。这些很薄很薄的元件通过层层重叠的方式组装起来,就构成了微型组合电路,再在一个单晶硅片上做成集成电路。这样,一个5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可集成27000个元件。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集成电路才有了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等袖珍电子产品。
2.立体思维的必然性
人类思维发展史的考察告诉我们:立体思维的提出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按照思维自身的辩证法,它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程。
1、早期人类直观、浑沌的整体性思维
早期人类的思维,表现为一种直观的、浑沌性的整体思维,这一时期包括了整个前逻辑思维(亦称“原始思维”)和前逻辑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漫长的历史发展。所谓思维的直观性,是指思维具有的感性具体性,即思维还没有从感性具体中分离出来,一切思想意识的发生,都是由从某种具体的刺激物所引起,一切“思想”经验的交流,都要借助某种具体的或形象的实物、坐标、手势等媒介,才可实现。例如,他们没有抽象的“头”的概念。而只说“你的头,我的头”等等,或者运用形象的“会意”,表示事物的某些属性,如“硬”就说“象石头”,“长的”就说“象大腿”等等。所谓“浑沌的整体”,它包含着三层意思:
一是指思维中的随意想象的空间性,原始人类是富于想象的,但是这种想象又是随意的和主观的。上山围猎,他们可以把某一意外事故同空中的飞鸟,山上的动植物,河里的鱼蛙,家里的主妇随意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并猜测存在因果的关联。但是他们并不理解这种思维的立体性质。
二是指思维中的思维形式的“一统性”,即在原始人类的思维中,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还没有分离开来,而是统一的隐含在某个具体的认识物中。例如,在北美的一些部落里,存在着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当两个部落要发生冲突时,一个部落就送去“战斧”一把,以示对另一个部落的挑战,而另一个部落如果接受挑战,就要把斧头拾起,如果将“斧头”掩埋,则表示“和平的成立”。这里,沟通两个部落的信息,既是某种实物,某个认识的客体,又是某种思想、意识的代表者。作为意识的表达者,它既可以表示“挑战”这个概念,也可表示“这是向我们部落挑战”的判断。还可表示“凡是有部落送来战斧就是向我们挑战,这个部落送来了战斧,所以,这个部落是向我们挑战”的推理。
三是指思维成果的笼统一体性。即在原始人类的某个认识成果里。往往包含着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或原始宗教里,既有家族血缘关系的知识,又有宗教、自然、历史、哲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在我国彝族原始宗教的传说中,就包括了“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人类由来、彝族历史、农牧狩猎的经验以及原始宗教、信仰、习俗等知识。这说明,原始人类还没有关于知识的分类,而是将各种不同的初始的知识,混杂在同一认识系列中,因而,各种知识:上白天文,下至地理的种种猜测,统统混聚于某个浑沌的认识整体里。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前逻辑思维开始了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使直观、浑沌的整体性思维的发展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致达到了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节点,这就是大约出现在人类5000年以前的现实。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思维方式,虽然是直接浑沌整体思维发展的至高点,但它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直观、浑沌的性质。
恩格斯在评述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时曾精辟地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又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考察。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这种联系对希腊人来说就是直观的结果。因此,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逐个地加以研究。
由此可见,古希腊人对于世界整体性的认识虽然大大地超过了原始人类的认识水平,它用对世界整体的描绘代替了原始人类的虚幻的联想和主观描述,但是这种描述,仍然缺乏对细节的深入了解,因而一样带有原始的、素朴的性质。于是,按照认识自身的辩证法,为了真正看清事物的总画面,它就必须把认识对象从世界的整体中抽取出来,分别地,—个个地考察它们,必须使自身的“缺陷”“屈服另一种观点”,于是终于被分析性的思维所取代。
2、近代人类抽象、局部、分化性思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的出现,随着农业、航海业以及战争、建筑业的需要,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浅表了解和笼统、浑沌的认识,而需要对这个浑沌的认识整体加以支解,深入内部,去了解各个部分具有的性质及其功能。这样的一种认识可以说从古希腊的先哲把思维从世界的整体中独立出来加以研究的时候便开始了,而以亚里斯多德创立的古典形式逻辑科学,最富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到了17、18世纪,这种把研究对象从客观世界总体联系中割裂出来、孤立起来加以研究的方法,达到了极点,从而无论是它的“优点”,还是缺点,都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作为这种抽象的,局部的和分化的思维方法,使得各种经验科学得以建立起来,例如,化学、医学和解剖学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科学成果。从哲学母腹中不断分离出来的近代自然科学,以其巨大的成就迫使着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空白的自然科学退出了科学认识的舞台,表明了人类对直观浑沌笼统思维的扬弃。近代科学发展的日益数量化、体系日益公理化、方法由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因而大大精确化了人类的认识。同时,由于这种方法的割裂性、孤立性和片面性,使得本是互相联系的科学失去了应有的联系,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成了一些互不联系、各成一体的封闭体系,例如,物理学有物理学研究的一套概念、理论和方法;化学也有一套研究化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这样,各门科学都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而不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因而使得单一、定型化或固定化的线性思维、平面思维占据了统治地位,从而带来了如下不良的后果:第一,它使得各个学科成了互不来往的“孤岛”或“闭关自守”的“独立王国”,从而不能借鉴相关学科的重大成果,以丰富或补充自己的理论与学说。第二,这些学科体系自成一体,互相脱节,因而对于复杂的认识对象,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揭示或验证某一研究对象的各种本质,妨碍了科学的综合与交叉科学的建立。
随着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愈来愈成为各门科学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内在本质的立体网络的障碍,愈来愈影响着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更多奥秘的揭示。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是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在大大小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而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他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现代科学对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最近钱学森教授还提出了渺观世界)的不断突破,必然要求各门科学从原来的单打一的互不联系的情况走向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工作的新阶段,必须把各个事物、各种性质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亦即必须进行整体性的思维。
3、现代人类整体性或立体性的思维
现代人类思维,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前提、辩证思维为核心而发展起来、完善化了的立体思维。19世纪科学上的三大发现(细胞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标志着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从事物的整体联系和发生、发展过程系统考察物质世界的思维时代,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方法的出现,则是这一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关于什么是立体思维,我们己在前面作了阐述。至于立体思维的思维形式、方法、与规律的丰富内容,不是这篇拙文所能说清的,我们只好留到以后作专门讨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掌握现时代的立体思维,实现对空间的动态的充分利用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出路。许多难题在平面思维中得不出答案,但在立体思维过程中,却可以获得圆满的解决。
3.立体思维的角度
立体思维思考问题时常有三个角度:
1、有一定的空间
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立体思维就充分考虑了事物存在的空间,就能跳出事物的本身,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2、有一定的时间空间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存在,从时间的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使我们作今昔的对比,从而瞻望未来,具有超前意识。
3、万物联系的网络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组成一定的联系。我们在事物的千丝万缕在联系的网络中去思考问题,就容易找出事物的本质,从而拓宽创新之路。
4.立体思维的特征
可以分为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两类:
1、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
- 层次性;
- 多维性;
- 联系性;
- 系统性;
- 整体性;
- 动态性。
2、立体思维的外在特征表为:
- 个体性;
- 鲜明性;
- 具体性;
- 全方位的开放性;
- 联想的多极性;
- 思维结果的可感触性。
5.立体思维与点、线、面式思维的比较
立体思维与点、线、面式思维的关系
立体思维是作为与点式思维、线式思维、平面思维同一系列的思维形式而存在的,但它处于这一系列思维发展的最高点。点的思维是立体思维的开端或起点。一般来说,人们捕捉思维对象时,在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进攻点时,作为表现思维出发点或中心的思维过程,就是点的思维。它既无长度,又无宽度。线性思维是点的思维的延伸或扩展;它有长度但无宽度,具有单一性和定向性的特征。平面思维是线性思维向着纵横两个方向扩张的结果。当思维定向以后,中心确定以后,它就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些点并不构成空间,而是处于同一平面不同方位的时候,思维就进入了平面思维。平面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明思维的中心,可以相对地达到认识某一方面的全面性,但它仍然是囿于某个平面中的全面,并不是反映对象整体性的全面,因而这种全面相对于立体思维来说,仍然是不全面的。只有当思维上升为立体思维,从而研究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及各个方面上的各个点即各种规定性、以及这些平面、这些点及其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时,才能够获得最无片面性的整体认识。
点的思维又叫零维思维。养成零维思维的人,容易将思维固着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上面,不会由此达彼,不会将该点与其它相关的点联系起来,具有凝固、僵化的顽症,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面目,在思想上表现出难以想象的主观性与片面性。线性思维,也叫一维思维,表现为单纯的纵向的思维方式。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喜欢进行历史模拟,单向性的回忆,注意传统的延续性,经验的有效性。而对外来的东西往往进行本能地抵制,对周围各种有益的意见,常常采取拒斥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讲话、行文常常引经据典,套话连篇,唯恐别人说自己不正统,而又特别喜欢谈及别人不正统;从事学术研究,则习惯于整理、考据,疏正,解释圣人、皇上、伟人们的学说,只能沿着某个固定的方向或向前引伸,或向后回溯。
因此,习惯于线性思维的人,虽然思维也有运动,但运动极其有限,缺乏应有的多向思考的灵活性。平面思维又叫二维思维,是由纵横两维进行扩张而形成的思维。养成了这种思维的人,喜欢进行横向的平面比较,虽然横向扩大了视野,平面宽于直线,因而优于一维思维,但是,由于二维思维一般表现为缺乏历史知识,不能将横向与纵向结合起来,又由于缺乏现实知识,在横向上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比较往往按线性进行,使二维思维也单维化了。例如,他们爱比,提倡比,但只知从某个方面或方向比较,比的结果,不是你高我低,就是我高你低,异得大家互不服气,因此,习惯二维思维的人,往往把对方和自己构成的平面归属于自己,这样自然就会发生矛盾。立体思维,也叫三维思维,它是纵横统一,多元思考,全方位反映思维整体的思维方式。现实中的系统思维、结构主义的思维、灵感思维就属于立体思维。这种思维从思维对象的本来面目出发,努力反映思维对象的外在全貌,内在多级本质或全部规定性,因而可以极大地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它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但是,三维的立体思考,还只是立体思维中最简单的情形,它本身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又有时空四维直至n维的思维。
立体思维与点、线、面式思维的图形比较
为使抽象的理论形体化,我们下面将借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坐标作为思维的框架,以养鱼为实例,对立体思维及有关思维方式作一比较。
零维即点思维,就是当人们开始考虑养鱼,并且仅仅考虑饲养某种鱼类而并未考虑某个水域线、面、体的利用时,我们就称之为零思维或点思维,如图1
这时,仅仅确定了思考的某个中心,而没有将它展开或延伸。一维即线思维。就是当人们开始把养鱼具体化,并根据各种鱼类活动的习性而准备分层养鱼的时侯,我们就称之为一维思维或线思维,如图2
在不同的水层上,饲养了三种不同的鱼类。在图中,仅在z轴的方向上下不同,而x、Y方向上无区别,这就是说,由O—x—Y构成的平面,被抽象为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点。比起点的思维来说,水域的利用进了一步,但仍不充分。二维即平面思维,就是当人们把养鱼具体化为对某个河段或某个水域水面的利用时,我们就称之为二维思维或平面思维。如图3
在图3里,Y,Z可以看作思维的实轴,而把X看作思维的虚轴.这时,不同的水面,不同的层次平面,可以饲养不同的鱼种,形成O—Y—Z平面内的布局,显然,它与线思维相比,水面利用又拓宽了,但仍然尚不充分。
三维即立体思维,就是当人们把养鱼扩大为某个开阔的湖泊或水域的立体或空间的利用时,我们便称之为立体思维,如图4
人工养殖场中的X、Y、Z均可以看成思维的实轴,在不同的湖泊,海域的不同的层次或各个立体的方位,可以养殖不同的鱼类,形成一种立体思维的基本模型,在这种立体的海域中或河湖里,可以养殖8种鱼类,水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维空间的优越性,还可以从下面的事实得到证明:在国外,一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即让被测试者用大小长短相等的六根火柴塔出四个三角形来。结果,多数人在冥思苦想之后却一筹莫展,经过启示,也还是有人得不出结果。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这些同志思想摆脱不了日常平面思维的束缚,他们挖空心思但却只在平面上动脑筋,结果在平面上摆来摆去,都毫无结果。可是,一旦从平面利用进入到空间利用,四个三角形不费吹灰之力就摆成功了。如图5
这说明,在平面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到了立体的空间,就会迎刃而解,而且,与平面相比功效提高了一倍。
四维,即在三维思维中加入时间“T”,这表示同一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代的养殖鱼类的变化,而对应鱼类的刘}则是思维在“养殖”这个水域中的结果,由于将空间利用与时间考虑结合了起来,因而养殖水域就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由此可见,立体思维是在点、线、面的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是由点、线、面的思维发展而来的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随着这种思维的普及推广,必然会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空间,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等等,扩大人类生存的空间,完善交通布局,增加种植耕地,为人类造福。如果在立体思维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并向n维发展,那么,思维客体的空间移动与利用,就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6.立体思维案例分析
案例一:以立体思维构筑保供电体系[1]
以立体思维构筑保供电体系立体思维也称整体(综合)思维和空间思维,是在时空四维中,对于认识对象从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手段地考察、研究,力图真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整体以及和其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的思维形式。保供电必须以立体思维方式,从电源、电网、电力需求侧、政府等社会各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实施。
一、电源层面
电源是实现保供电最重要、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电源或电源严重不足,任何保供电工作都无从谈起。因此,在电源层面关键要抓好确保安全、控制成本、服从调度3个环节。
1.确保安全
主要有以下2个关键问题:一是确保发电生产所需的燃料及各种辅助材料能够按时、保质、足量地供应;二是确保发电生产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2.控制成本
近年来,发电企业生产成本与经济收人出现倒挂问题,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确保资金正常运作。
3.服从调度
电力调度担负着调控电力供需的重要职能,因此,调度命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执行,这也是发电企业必须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二、电网层面。
电网是实现保供电最重要、最关键的载体,专门负责电力的传输。载体出现问题,保供电必然随之出现问题。因此,在电网层面主要应抓好确保安全、科学调度、优质服务、加快建设4个环节。
1.确保安全
电网的功能是输配电,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电力能否正常供应。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电网安全巡视和检修制度,以及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确保电网重点和重载设备的安全运行。
2.科学调度
调度是连接发、输、用的中心枢纽,因此,必须科学、经济地进行电力调度,实现在保证电力有序、有效供应的同时,平衡发、输、用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地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3.优质服务
电力涉及千家万户,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和供电企业的信誉,而且还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投资的环境。因此,电网企业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思想和态度,制订切实可行的供电方案并予以实施。
4.加快建设
电力建设必须适度超前,以适应和满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电力需求。
三、电力需求侧层面
保供电的目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但是,不管任何时候,特别是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保供电不只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也是电力需求侧的责任和义务,其责任和义务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自觉执行错峰用电计划
错峰用电是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保供电方法和措施。
2.千方百计节约用电
节约用电不仅要节约生产、生活用电,而且要使用节能节电产品和技术,优化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3.努力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当前,一方面出现缺电的问题,一方面又存在浪费电能或电能利用效率低的现象。可以说,浪费电能或电能利用效率低也是当前影响保供电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由于目前没有严格的无功功率奖罚制度,以及用户对无功功率的认识不足,对提高功率因数自觉性不高,不愿意投资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致使电网功率因数低下,造成电力系统电能利用效率低下和线损增加。要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就必须提高电网功率因数,供电部门应尽快制定严格的无功功率奖罚制度,鼓励和推动用户尽快投资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以利于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
四、政府层面
从上述分析看,保供电取决于电源、电网、电力需求侧等层面能否密切配合,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协调、服务和管理。因此,政府在保供电工作中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责任:。
1.制定政策
制定保供电政策是保供电工作的具体化,因此,必须形成政策体系,涵盖整个保供电工作。
政策体系的构筑和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目的明确
系统性强
合法合规
实事求是
引导性强
可操作性强
从保供电的实际需要出发,必须制定的政策有:
一是年度错峰用电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包括企业避峰用电措施、线路轮休错峰措施、超计划限电措施(事故限电、三级快速限电);
二是峰谷电价政策,在不加重用户负担的前提下,采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引导用户调整用电时段和用电结构,实现移峰填谷的目的;
三是燃料价差补贴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适当的价差补贴,保证发电企业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确保执行调度命令顶峰发电;
四是节约用电实施意见的原则,即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提出节约用电的各项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具体指标,制定节约用电实施意见;
五是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省关于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内容,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六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目的在于抓好节能(电)降耗,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高耗能(电)、高耗水、高耗材行业的发展,支持节能(电)、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项目,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制定尖峰电价、高耗能电价等,实现既协调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又保证电能利用效率提高的目标;
七是电力公共安全体系,其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安全保障,包括电力供需的预测、电力适度超前的测算数据(含建设周期、超前等级容量)、电网结构、电源结构、“黑启动”方案、确保供电的重点用户及电力需求等。
电力适度超前的测算数据、电网和电源的结构、“黑启动”方案等都必须以安全为目的,具体如下:电力适度超前的测算数据(含建设周期、超前等级容量)必须以系统最安全、投人最经济为目的,测算社会用电量与电网、电源之间最安全、最科学的等级容量的比例结构关系,并依据不同的电网、电源等级容量的建设周期,确定适度超前的计划(时间和容量);电网结构必须以系统最安全、最稳定、最科学为目的,测算确定500kV,200kV,110kV等各等级变电站应建设配套的数量和布点;电源结构必须以系统最安全、最稳定和能够实现“黑启动”为目的,测算确定主网电送人、大煤电、风电、油电等各种电源应占的比例,并明确规定各种电源的功能和作用;“黑启动”方案必须以最快速、最有效、最安全启动供电为目的,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确保供电的重点用户及电力需求,确定“黑启动”的电源点及送出的目标电网。
2.协调指导
在当前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发电企业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发电生产计划分配矛盾、企业生产用电与居民生活用电的矛盾、错峰用电与扩大再生产和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矛盾、电力供应紧缺与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资的矛盾、电力供应紧缺与浪费电能和电能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等各种矛盾随之而来。然而,很多矛盾都需要政府进行协调方能解决,如主网供电量与地方发电企业发电量的比例结构,怎样才是最科学、最合理、最经济?这需要政府以平衡地方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供电最大化为目的进行测算,确定其比例结构。
在分配安排地方发电企业的发电生产计划时,则需要政府根据不同的发电机组、不同的生产成本、不同的机组运行特点、各发电企业燃料和备品、备件库存情况,以及电网供需实际及预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协调平衡,制定发电生产计划。在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哪些企业的生产用电应该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给予保证以确保其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这也需要政府进行协调,以便缓和错峰用电与扩大再生产、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矛盾。
新建电源的送出和电网的接人工程,也同样需要政府的协调。在安全、服务、节约用电等方面,则需要政府进行科学指导和组织实施,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国家、省级有关节能(电)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推广使用节能(电)的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节能(电)示范工程项目,以点带面推进节能(电)工作。
3.加快立法
现实中破坏电力设施、阻碍电力建设、盗窃电能和恶意拖欠电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
这些不法行为极其严重地干扰了电力建设,破坏了电力市场秩序,影响保供电工作。因此,必须加快立法,做到依法治电,以法制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全面推进电力建设;以法制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电力设施实行有效安全的保护;以法制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电力市场进行综合治理和规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供电工作。当前,当务之急要抓紧制定《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查处窃电行为条例》等有关法规,以确保供电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