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由于生产要素、产品的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因拥有生产要素或提供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金额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1]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低于市场价格生产产品。在图1中,在价格P1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OQ1的供应量,但是生产者实际上得到了更高的市场价格OP,于是P − P1的生产者剩余量出现了。在OQ供应量内,阴影面积PVW包含了生产者供应OQ数量产品所得到的额外收入。[2]
2.生产者剩余的计算[3]
生产者剩余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曲线(即SMC曲线的相应部分)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在图2中,生产零到最大产量Q0之间的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阴影部分面积就表示生产者剩余。其中,价格线以下的OP0E1Q0。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最小总支付,S曲线以下的面积OE0E1Q0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收益。在图2中,市场价格线、厂商供给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为生产者剩余。因为,矩形OP0E1Q0为厂商实际得到的总收益,即A+B,而梯形OE0E1Q。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收益,即B,从而A就是生产者剩余。
很明显,厂商以市场价格P0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Q0的商品。厂商让度了Q0的商品量,意味着厂商增加耗费了相当于AVC·Q0数额的生产要素或者生产成本。但是,厂商同时实际得到了相当于市场价格总额P0·Q0的总收益。由于AVC始终小于P0,因此从Q0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厂商不仅得到了与变动成本相当的销售收入,而且还得到了额外的收入。这部分超额收入,反映了厂商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福利增加。因此,在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通常用来度量生产者福利,并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剩余通常用来衡量厂商在市场供给中所获得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在供给价格一定时,生产者福利的大小就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如果厂商能够以最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厂商的福利就是最大的。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生产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市场价格的提高会增加生产者剩余,供给价格或者边际成本的降低也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如果存在商品过剩,即人们只能以市场价格销售出部分商品量,生产者剩余则会降低。
很明显,市场上全体厂商生产者剩余之和就构成整个市场的生产者剩余。在图形上,应该表现为市场供给曲线、市场价格线与坐标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