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斯顿量表
1.瑟斯顿量表
一个早期的态度量表,是L.L.瑟斯顿及其同事E.J.蔡夫于1929年提出的,称之为瑟斯顿量表法。这个方法首先搜集一系列有关所研究态度的陈述或项目,而后邀请一些评判者将这些陈述按从最不赞同到最赞同方向分为若干类,譬如11类。经过淘汰、筛选,形成一套约20条意义明确的陈述,沿着由最不赞同到最赞同的连续统分布开来。要求参加态度测量的人在这些陈述中标注他所同意的陈述,所标注的陈述的平均量表值就是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分数。瑟斯顿量表法提出了在赞同或不赞同的因次上测量态度的方法,这是它的贡献。这个作法迄今仍是多数量表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这个方法复杂、费时和不方便,今天已很少使用了。
2.瑟斯顿量表的编制
瑟斯顿量表基本设置步骤为:
(1)收集大量的与要测量的态度有关的语句,一般应在100条以上,保证其中对主题不利的、中立的和有利的语句都占有足够的比例,并将其分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
(2)选定二十人以上的评定者,按照各条语句所表明的态度有利或不利的程度,将其分别归入十一类。第一类代表最不利的态度,依次递推…,第六类代表中立的态度…,第十一类代表最有利的态度。
(3)计算每条语句被归在这十一类中次数分布。
(4)删除那些次数分配过于分散的语句。
(5)计算各保留语句的中位数,并将其按中位数进行归类,如果中位数是n,则该态度语句归到第n类。
(6)从每个类别中选出一、二条代表语句(各评定者对其分类的判断最为一致的),将这些语句混合排列,即得到所谓的沙氏通量表。
沙氏通量表构作比较麻烦,但使用操作很简单,它只要求受测者指出量表中所同意的陈述或语句。每条语句根据其类别都有一个分值,量表中的语句排列可以是随意的,但每个受测者都应该只同意其中的分值相邻的几个意见,如果在实测中一个受测者的语句或意见的分值过于分散,则判定此人对要测量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态度,或者量表的构作可能存在问题。
3.瑟斯顿量表的优缺点
沙斯通量表的语句是根据各评定人员的标准差确定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其缺点:一是量表确定费时、费力;二是评定人员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当评定人员态度和实际被调查者态度发生较大差异时,会使这种方法失去信度;三是无法反映被调查者的态度在程度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