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购买力
1.潜在购买力
潜在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城乡居民可用于购买商品但没有实现的货币支付能力。
2.潜在购买力的因素
潜在购买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乡居民的储蓄额和手头现有现金金额。城乡居民的储蓄额和手头现有现金金额常处于变化状态。因此,通常是通过计算,掌握它在一定时期的初始结余额和期末结余额之间的差额来表示。如果期末结余额小于初始结余额,说明有一部分转化为商品购买力,潜在购买力减少;反之,初始结余额小于期末结余额,则意味着有一部分商品购买力没有实现,潜在购买力增加。正确的计算、掌握潜在购买力,对有计划地组织商品供需平衡,开拓市场,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金融对策[1]
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增加的原因,概括起来说,一是不敢花钱,因为人们预期悲观,要通过储蓄存款来自我保险;二是不知怎么花钱,突出表现是拥有最大储蓄存款份额的中高收人者投资无门。因此,可采用以下三大针对性措施:
1.调整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将更多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
潜在的购买力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也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看,重点应放在后一转化上。这是因为拥有80%储蓄存款的是拥有中高收人的20%的储户。如上所述,他们目前花钱的重点不是如何提高即期消费,而是如何增值财富,这里既有中国人的发财致富传统观念因素使然,也与当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在20世纪60-70年代后,发达国家一般居民收人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之后,对大众投资工具的需求非常强烈,于是期货、期权、投资基金等新型的投资工具在这一时期相继产生和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中等收人以上的家庭普遍都持有各种形式的投资,2/3的家庭有股票。同时,把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这一转化放在首位,也符合我国的现实。近几年来,政府在刺激消费,启动内需上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居民的消费需求启而不动,储蓄存款迅速攀升。这说明把刺激消费需求作为减少储蓄存款的主要途径行不通。那么,如何把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呢?
主要办法有三个:(1)扩大民间(国有或变相国有、以及外资以外的)直接投资领域。落实2001年底国家计委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文件精神,凡是向外国资本开放的领域,都应允许民间资本进人。要批判那种“宁给洋人,不予家奴”的思想,真正给民间资本以平等待遇。(2)整顿、激活股市。如前所述,作为我国储蓄大户的中高收人者,从事金融投资增值财富的欲望十分强烈,只是由于一些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庄家狼狈为奸,对股民巧取豪夺,才使他们不敢进人股市,而把钱存人银行。因此,进一步整顿激活股市是减少储蓄存款的有效措施。整顿股市的重点应是打击造假账。可以借鉴美国在安然公司事件后(2002年7月)通过的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法案和企业责任改革新法案,对在会计、审计上弄虚作假的企业领导人实行严厉的经济惩罚,直至判处加年监禁,并且要求公司对因公司做假账行为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返还资金账户的出资。只有严惩股市造假,才可能恢复人们对股市的信心。同时,妥当解决好国有股上市、中小企业上市资格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人市等问题,激活股市。资本市场规范了、活了,直接融资就会扩大,储蓄存款就会缩小。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预期。
拥有20%储蓄存款的80%的储户,大多数是低收人者,农民储户占比不低,由于他们中很多人及其家庭没有享受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险,或者是享受保障程度很低的社会保险,而把储蓄存款作为一种保险金。就总量而言,我们前面匡算有近万亿元。要使这一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
改善居民的预期,是提高消费意愿,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一环。对农村居民来锐,改善预期的办法,是增加收人,包括减少税费征收、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人,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副产品的竞争力,以改善收人预期。二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预期支出水平。对城镇低收人或小额储户而言,改善预期的办法,一是降低失业率,二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三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中高收人者或储蓄存款大户而言,改善预期的主要办法是打通投资渠道,个人投资渠道畅通,财富的增值效应就会一扫悲观预期,拉动消费需求大幅增长。
3.发展民间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如上所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正收缩贷款,这一行为的最大受害者是民营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这几年增长速度明显下滑。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减少不良资产907亿元的成绩,是建立在贷款余额增幅比2000年下降1.8个百分点之上的。贷款相对减少,打击的是现行生产,抑制的是经济增长。目前民营经济资金紧张是公认的问题,近年来“地下金融”、“民间借贷”上升也从反面反映了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旺盛。不良资产比重过高确实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大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治标、不治本。靠收缩贷款来降低不良资产只能是治标。治本就是改革商业银行的体制和经营机制,一个有效的改革举措就是发展民间金融。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们没有搞国有经济的私有化,而是在国有经济之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并让它们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正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才迫使国有工商企业走上改革和发展的道路。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失误就在于没有发展民间金融。改革20多年来,金融业始终还是国有经济垄断,各银行相互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父亲”掌握控制下的“兄弟”之间的较劲与争宠,不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再生不良资产的机制并未改变,不可能真正解决不良资产比重过大的问题。只有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通过发展民间金融和引人外资银行,把国有商业银行逼上“梁山”,国有商业银行才会克服惜贷思想,把开发市场与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放在同等地位,展示出真正的商业银行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