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效应
1.什么是森林效应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
森林效应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是在集体中通过与人交往、与人竞争而成长的,集体的要求、活动与评价和成员素质等都对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集体往往可以造就心智健康的人,不良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不健康的人。
2.详细解释
走近森林,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森林里的树木绝大多数是直的,而且高度也相差不多。这是因为树木为了争夺可贵的生命资源:阳光,她会把自己的生长状态,进行不断地调整,尽量不分叉,尽量不弯曲,尽量不长在其它树的阴影下。而那些长叉过多的,弯曲的长在其它树下的树,有可能因为能量供应不上长得虚弱而被虫、藤等绞杀掉,成为其它树的肥料。正是这种的竞争规则使我们看到的森林,总是又高又直,长地都差不多。
也就是为了争夺必要的生命资源,保持与周围环境一种和谐的竞争状态,就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这也可以看作是群体优势。
用这个理论解释一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怎么化解的。单从,个体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乎是无法克服的,但,资本主义社会也要参加世界范围的竞争,她们也想在软实力和硬实力方面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不然,她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会被其它国家和社会所代替,这是其所不愿看到的。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被世人所摈弃的,但从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来看,任何民族、任何阶级、阶层、任何政党任何种族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一个弱懦的、无能为力的政府应该是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的,她在历史上是站不住脚的。
现在社会的竞争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社会竞争,一个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布,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生产能力,道德水平,医疗水平等,不断提高社会的和谐建设,如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等。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调整中,资本主义社会就从自我基本矛盾的窠臼中解放出来。逐渐投入到共产主义的怀抱,乃至最终完全全面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怀抱中。
在资本主义自我,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使阶级矛盾得到了弱化。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收入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渐也使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有保障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以及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使阶级关系不断得以改良,最终使阶级得以和解。
对于任何社会来说,只有在共产主义走的更远(当然是渐进的,而非激进),其社会才更有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共产主义无任在生产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民主,人权,自由,人的全面发展,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森林效应在整个世界作用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进入了理想社会。因为,共产主义就象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社会就象树木一样需要阳光。
3.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森林效应对企业管理工作颇有启迪:企业领导要善于利用集体的作用来促进下属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即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下属之间、下属与其它企业下属之间多一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往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加速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竞争、向上的良好集体氛围,让下属在这种良好集体氛围的长久熏陶下,寻找到竞争对手,感受到工作压力,激发出工作动力……"一木不成林",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
如今一些企业也懂得竞争的真谛,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往往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却又不愿融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不思进取,不敢创新,抱着"饿不死胀不坏"的小农经济意识,懒惰的思想观念,在那里"小打小闹",结果很难成气候,最终逃脱不了"冷水煮青蛙"慢慢死去的厄运。要永立市场潮头,就应像树木那样,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森林"之中,予争抢"水露",竟取"阳光",才能彻底改变"畸形"、"矮小"局面,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案例
发挥集体的“森林效应”教育学生
有一天,一个老师了解到班中有两位男同学终于经不起电脑游戏的诱惑,屡屡不做作业,甚至还有逃学的想法。更让人沮丧的是他们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解,换来的是他们偷偷摸摸地玩;曾在老师的教育下保证不再涉足,而今却仍执迷不悟。
怎样把孩子们的“心”真正拉回到学习上来?这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逐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谈心方式显然已被证明收效甚微……突然,一个想法萌生了:班中的事何不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呢?于是班队课上老师组织了“我对游戏知多少”的讨论会。学生讨论了打游戏机的危害,大家各抒己见,先后共罗列了十六条。
看看那两位同学一声不吭,低下了头,老师想此时他们已认识到了错误。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真正达到自我悔过,自我调节的作用,老师利用同学们那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不无惋惜地说:“同学们,我们这个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见了都夸好,如果现在上面出现了虫斑,大家说怎么办?”大家的情绪立即由晴转阴,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许多同学都义愤填膺,各自发表了看法。
再看看那两位同学,脸涨得通红。在一段时间彼此心理的互相撞击、启发下,终于其中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向大家保证今后不再去打电脑游戏,因为既影响学习,又影响班集体荣誉。在榜样的作用下,另一位同学也作了类似的保证。随后老师让同学们对他们的勇气报以热烈的掌声,更重要的是老师还看到了他们悔过的决心……他还指导同学今后要学会对自已的言行、对他人、班集体、社会负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课后,老师让班干部组成了“爱心小队”,为他们补课;和他们住得近的同学组成“护卫队”,放学和他们一起回去;他和其他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大力表扬。经过两周左右,他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写作业自觉了、上课专心了、和同学团结了……他们的进步还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同学。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长期培养和教育的结果。经验表明:班主任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班上几个后进学生的身上,希望通过一个一个地教育好后进学生的途径来搞好整个班级,其结果最多使某些调皮的学生稍微安静几天,而整个班级不会有什么起色。马尔连柯很早论证过这个问题,指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他说:“我自己从十七岁就当教师,这个老师曾长时间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可是,后来老师得出一个结论:有时不应当跟个别学生谈话,而要向大家公开讲话,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由此,他想到集体的“森林效应”。在森林中,由于树木都要争夺阳光和空气,所以大多长得又高又直,树杈也少得多。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由于班级正气的形成,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都想在集体中成长,为集体服务,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生活,就存在着生物界所没有的榜样作用,可以产生激励效应。
因为集体中成员相互交流思想,形成一种氛围,从而使某些不太关注集体或工作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迫使自己对集体的事产生思考。而在集体中,由于同学们的关心、热爱集体的行动会在集体中产生交互作用,能唤起学生积极的个性状况,发展他们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行监督、自主调适,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产生社会的助长作用。
发挥集体的“森林效应”教育学生,让他们在互动的集体中产生交互作用,互相产生监督、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我的教育作用,自主地适应集体,发展自我的个性,为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走向社会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
森林效应——略谈班集体的建设
森林里的树木为什么都长得笔直高大?这是为了争夺阳光,以求更大生存空间,每一棵树都拼命向上生长的缘故。却不因为树木众多而彼此倾轧,反而形成相互竞争的良好势头,结果每一棵树都高大笔直,成材率极高,这就是奇妙的森林效应。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效应呢?
这种森林效应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效应,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建设好班集体,在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中教育教学,就是利用了这种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了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之中。经验证明,班集体一经形成,它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纪律、舆论和各种活动来培养其成员的品德。
这时候的“班”不再只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它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班集体一经形成,它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非常重视这个工作。
然而现在有些老师,特别是一些年轻班主任认识不到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重要性,或者不重视班集体的建设,不重视建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尤其不善于在集体中教育个体从而完善班集体,进而优化个体。往往是谁出现问题找谁,哪里有问题补救哪里,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忙于应付,频于奔波,班级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给学生牵住鼻子走,而不是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更不能高瞻远瞩,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
很多问题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却暴露了一个群体的动向,反映了班集体中隐含的种种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培养良好观念,搞好本班班风,把班集体建设好,为教育教学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控制好整个局面,再抓细小的环节。否则只能是头痛医头的被动地应付各种问题。
哪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建设好班集体呢?
一、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点教育
教师开始新班工作,必须根据学校的要求、班上的实际情况,提出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具体的学生力所能及的要求。入学教育要辅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大量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理解每一条守则语义,明白怎样的行为是损害集体名誉的,怎样做才是爱护集体利益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名成员,自己做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班。
教师还应明确地提出全班共同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可以使学生有强大的向心力,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可以使学生日常平凡的事情在思想上和内容上都充实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同心同德为达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二、通过培养班干部,健全班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健全班集体中,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干部是起很大作用的,而培养集体观念与健全班集体这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学生的集体观念差,会阻碍班集体的形成,但良好的班集体则能够促进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时,应注意与培养班集体结合起来,并注意选好班干部。要注意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要支持班干的工作,及时地肯定班干的成绩。
对于一些不听班干指挥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指出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要让全体学生明白:要搞好一个班,要靠班上的全体同学去努力,而不是仅靠几个班干和老师。每个同学都应与班干配合,听班干指挥,同心同德把班各项工作搞好。
教师还要教育班干要善于倾听同学们的意见,采纳同学们好的建议。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与建议,应耐心地解释与说明,以理服人,不要采取简单的“否定”的方法。凡是需要全体同学做的事情,要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除此,还要教育学生干部:不论是做什么事,一经提出来,就要努力做好。自己要大胆工作,不要前怕虎,后怕狼,要有一鼓作气,再而不衰的精神,把事情办好。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班干部良好的工作方法,要求他们平时多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告诉他们:一个真正有威信的受同学爱戴的班干部,并不是光会下命令、责骂同学或靠老师“扶”起来,而是靠自己努力工作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去争取来的。如不是这样做,他们就会脱离同学,使同学产生抵触心理,不能搞好工作。
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良好班风
正确的舆论能够扶正抑邪,是影响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集体是否真正形成和是否有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良好的班风有如春风化雨,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不仅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自豪感、荣誉感。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要善于发现集体生活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抓住苗头,大力提倡,坚持不懈,使它逐步成为班集体优良的作风和传统。更要经常注意班上学生舆论的倾向,引导集体树立正确的舆论。要坚持表扬与批评。对于好事,无论大小,都要充分肯定,这样可以造成人人争做好事的风气。对于不良的思想行为,要进行严肃的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及时杀住歪风邪气,这样可以让学生明变是非,学好否坏。事实证明,及时的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能为形成正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
根据“森林效应”狠抓管理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纪律,不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不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就无从谈起提高升学率。由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原来的纪律观念比较低,大印校长深知“森林效应”,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教学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告诫他们:“我们不仅是叫你们学写字,也要教你们如何做人,要培养你们上大学,怕苦累莫入此门,图安逸另寻它处”。学校除制定、执行比较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对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最严重的将取消其学习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