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机制
1.技术创新机制概述
创新理论最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创立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依靠模仿创新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科技发达的美英等国在经历了1974至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普遍出现“滞涨”状况,为寻找发展经济的良方,国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逐渐升温。技术创新在20世纪70年代末已成为国际性的热门问题,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中国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期限从1996年至2010年)、知识创新工程等。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活动继续深入进行,特别是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设正成为技术创新工作的中心环节。
所谓技术创新机制是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得以不断展开和解决的一系列动力、规则、程序和制度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由为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方案设计、融资和投资的运行机制,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协作机制,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对创新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以保证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机制,以及对技术创新效果进行绩效考核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基本机制以及上述每个机制的众多子机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的。
2.技术创新机制的内涵要点
技术创新机制实质上就是技术创新人员获得的收入与其做出贡献的一致性,即允许任何一个人为了多获得收入而设法多做出贡献,多做了贡献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激发他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内涵有两个要点:
1.收入与贡献应当相对称
贡献越大则收入越高,收高就应当有较大的贡献。收入与贡献 挂钩,促使人们提高努力程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体现公平、公平的原则。收入与贡献相对称,会促使人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2.技术创新利益机制应当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如果技术创新机制只能让少数人受益,而大多数人成为该机制的局外人,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任何人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3.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利益的条件
1.公平的竞争环境
竞争的结果是优化选择、优胜劣汰,竞争使优秀的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其结果是压制了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竞争使加强技术创新有望成功,忽视技术创新可能失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
2.健全的法制环境
要加强技术创新法制建设,法律既要保障技术创新人员实现技术创新收益,又要保障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法律要规定按贡献分配,也要规定如何进行按贡献 分配,不按贡献分配所要受到的法律制裁、如何制裁等。
4.如何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海信的成功
海信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9年,先后涉足家电、通讯、信息、房地产、商业等领域。在国内外拥有20多个公司,总资产158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1100万台彩电、380万套空调、470万部手机、180万台冰箱、100万台计算机及数码设备的强大产能。2005年海信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海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技术创新基地。海信的成功,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对技术创新的全方位部署
有效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方位部署,这首先需要对技术创新有一个全面的或全方位的认识。海信在技术创新方面所显示出的持续的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技术创新这一系统工程的深刻认识和全方位部署,他们在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建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2.对技术创新的战略性把握
技术创新关系企业发展的全局,与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创新决不只是一种技术性职能工作。它实际上属于企业发展战略范畴,必须进行战略性把握。海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海信战略发展的根本动力。
3.对技术创新的切实推进
技术创新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根本指向是创造经济效益。为此,在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和具体选题上要在企业产业定位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最终依据;在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机制上要充分考虑利益激励,以此作为推进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海信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极具市场性,在用人方面敢于花大本钱,真正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作风。
4.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发挥要仰仗于相应的体制环境、文化氛围和知识素质
海信以创新产品迭出、专家携手治理见长。这里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有多少创新产品,也不在于创新水平高低,关键在于海信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快速反应的创新机制和支撑创新机制的人才机制。于是在海信,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与企业家不是有一个或几个,而是有一批、一群,这才是海信真正的力量所在,也是海信的无穷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