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
1.什么是形式主义
一般来说,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则总是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形式体现什么内容,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形式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2.形式主义形成的原因
第一,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往往摆脱不了计划影子。有些上级部门不下基层了解实情,一厢情愿地下达这个指标哪个任务数,省下到市,市下到县,县下到乡,并要硬性规定,完成任务者奖,完不成任务者罚。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要政绩、要面子、拿奖金、保乌纱,就兴师动众地搞形式主义。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同上级部门落后的领导方式有关。
第二,私心杂念的影响。就说农业大田结构调整,一些县、一些乡镇为了出政绩,在公路边、铁路边,上下左右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进行大规模调整,美其名日“示范基地”,实际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大多数是失败的,不但起不了积极作用,而且劳民伤财,挫伤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如有个乡镇在国道边有一片800亩水田,但不许农民种水稻,要求种植黑皮冬瓜,搞得热火朝天,新闻记者拍了照、录了像,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像,出了名,上级领导来参观,兄弟乡镇来取经??但结果呢,产量是上去了,销量、价格却不乐观,瓜大量烂在地里,农民意见很大。然而,虽然群众深受其苦,深恶痛绝这样的事,但当地的官员还是照样搞。为什么?因为人民群众、普通党员对领导的升迁没有发言权:当地官员的命运和官运实际掌握在上级个别领导人手里。所以心存私心杂念者就想方设法搞形式主义的东西,为的是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更为了自己好升官。
第三,群众观念淡化。形式主义盛行,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脱离实际,不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指导不到点子上去。年初编计划时“拍脑袋”,表决心时“拍胸脯”,年终总结“拍膀子”。下乡检查工作,总是听汇报多,看材料多,到群众中走的少,询问群众少,听喜多,听忧少,被表面现象遮住双眼,为一些领导“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创造条件,助长了形式主义流行。
第四,对形式主义惩治不严。对搞形式主义者监督和查处不力,客观上给一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可乘之机,进而愈演愈烈。
3.形式主义的根源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4.遏制形式主义的对策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为大众谋利益。我们所做的事好不好,主要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我们实事求是地去做,就会受到欢迎;反之,强制去做,就会伤害群众,就会脱离群众,离人民越来越远。
二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府职能重在宏观指导,微观上给群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
三要改变领导方法,克服官僚主义。领导要务真求实,特别是在检查工作时要深入,不能仅仅在路边转转,街边看看,要深入实地察看,深入到车问班组、田间地头进行调查,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要科学评价干部政绩。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察体系。现在不少地方提拔任用干部主要看实绩。而实绩又来自于各种统计数字,对在统计数字上耍花招的,要有点硬手段,要让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占不到便宜。
五要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引导。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花边政绩,盆景政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不是把牌子树到路边,而是树到老百姓的心里,建一块永不倒下、永不褪色的“心碑”。
5.形式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它是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为其最突出基本特征的。搞形式主义的人,做官当老爷,全靠文山会海指导工作。无论多么重大的事情,好象只要开了会,发了文件,就可以心安理得,使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指导和检查,就是检查也搞形式主义。群众讲:“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开始作报告,会中有会是常事,会议内容不知道。”这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一大城市,仅市委收到的文件、简报和各种资料每天就达80余种,约有10至15万字。容量如此之大,光是阅、批、查、写、编、印、校、转、发,即例行的办文,就要花浩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不用说给基层单位带来多大的忙乱了。然而,对一些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去认真阅读的又有多少人?谁也不去检查了。除此之外,尤其是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布置的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太多、太滥的竞赛活动等,也是搞形式主义的人的“日常事务”。群众说:“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领导干部当然不可能有多少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2.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它是以高高在上,滥用职权为其根本特征的。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浮在上头,与现实的社会实践若即若离,遇到问题凭主观想象和长官意志办事。他们人为地制订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求形式、图好看。观察问题,不做具体分析,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分析问题只作一、二、三、四和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道去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没有新语言、新见解,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因此群众不愿意听;处理问题主观臆断,如同医生不诊断病情就开药。因此,所开的“药方”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不治病,甚至起负作用。这种人忘记了毛泽东同志教导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起码常识。
3.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好讲空话,不办实事,这是它的重要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习惯于鼓虚劲,讲空话,贪虚功,做表面活。一些领导干部在大会小会上发言、作报告,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干一项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经过严密科学论证,为了让别人知道,非弄出声势、规模不可,有的人把规模、声势造得大而又大,甚至不惜劳民伤财,以显示自己的魄力和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种人“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更有甚者,艰苦细致的工作做不来,或不愿意做,一味赶时髦,趋时兴,摆花架子,好大喜功,专拣那些能抛头露面的事情干,既掩饰自己的平庸和过失,又企望上级领导“论功行赏”。
4.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不讲效率,不负责任,这是它的第四个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喜欢追求热闹的场面,忙于送往迎来,发奖剪彩,不问实际效果。对上级的指示,不认真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情况研究落实的办法,并组织实施。而是先抽象地赞扬一番,然后照本宣科传达,照抄照转,当“收发室”、“传声筒”;对应抓应管的事,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报告作过了,文件下发了,该布置的布置了,至于是否落实了则不管不问。在工作中人们经常发现《关于转发××的通知》或《关于转发××文件》等。说穿了这还是搞公文旅行,做文字游戏。正如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那种照抄照转上级文件、指示的形式主义做法,实际上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说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而不可能是真正地贯彻执行。
5.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思想僵化、墨守陈规,这是它的又一个特征。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安于现状,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本本出发,玩弄名词概念。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凡是靠本本而不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工作的干部都会栽跟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表现种种,不胜枚举。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脱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实际效果,爱做表面文章,好装饰门面,实在是到处害人。它的要害在于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振振有词,不干实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种极坏作风已经给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它使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的一些好决议、好指示、好政策、好制度落实不到基层和群众之中,以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损害我们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它败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给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
6.形式主义案例分析
案例一:形式主义在高等院校管理中的表现及应对策略[1]
一、形式主义在高校中的表现
形式主义即内容和形式相脱离,片面追求形式,不重视内容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其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上,不怕无功但求无过。具体表现为三怕三不怕。其一,不怕学校事业遭受更大损失,怕自己独自承担责任。他们以推卸责任为目的,尤其是易得罪人的事,即使有权处理也不处理,推诿拖拉,片面追求集体负责集体研究的形式。但是,等集体研究出办法,往往小事已变成大事,好事已变成坏事。既挫伤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又纵容了错事坏事,给学校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这是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 其二,不怕学校风气不正,怕自己人际关系不好。对学校中的一些错误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不处理,批评走过场,处理走形式。多谈感情,少谈工作;多谈成绩,少谈问题;多做视察,少做调查;多定制度,少检查落实;多宏观指示,少具体指导。看上去和和气气忙忙碌碌,实际上人际关系正在恶化,正气就在其中被压了下去。这是好人主义的形式主义。其三,不怕学校发展慢,怕自己学历低。为了自己的高学历有些人在工作中搞起了形式主义,以学历学习和研究为中心,对工作敷衍了事。结果自己的学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却下降。这是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形式主义。
2.目标追求上,重视作大,轻视作强;重视评估达标,轻视内功提高。片面追求规模大、专业多,忙于买地扩建、申请专业、申请资金、扩大招生,但在提高内功方面却力度不够,各项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人心涣散,管理混乱,这是浮夸的形式主义。对各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评估是国家促进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在迎接评估中也出现了形式主义伪评现象。为了评估不惜弄虚作假,造假的占地手续、就业率、就业单位、实习基地、实践经历、工作记录、学生成绩,教师学历等,应有尽有无所不能,把评估变成劳民伤财误人子弟的样子活动,这是不老实的形式主义。
3.工作方式上,重过程,轻结果,甚至把过程当结果。行政管理中热心文件的制定下达和执行程序,淡化落实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考核工作中,重视工作总结的书写和考核程序轻视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会工作中,重职代会的程序轻实质性的监督;后勤管理中,重视财务的审批手续而忽视财物的最终使用;学生工作中,重视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忽略日常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行为养成;联合办学和成人教育中,重文凭的发放轻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管理中,重视教师的学历,弱化教研成果的评比。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因其内容较少就成了主次颠倒的形式主义。
二、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
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在高校藏身,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风气不正,一些人责任心不强,身上存在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工作创新能力差和方法不当造成的。
1.官僚主义逼出了形式主义。某些领导偏听偏信,调查研究不够,自以为是,胡乱指挥,强迫命令。有些部门不能从师生实际出发,一事当前,安排工作考虑不周全,盲目做决定,下级无法完成便走过场或虚报,以迎合领导的需要。官僚主义会使师生产生厌恶之感,非但不愿接受其形式主义的要求,即使要求有实际内容。也不易被接受,反而会将师生的注意力指向领导者的其它不良行为,从而对领导者形成习惯性的信度逆反,降低领导的诚信度,堵住了务实的路子,把自己逼在形式主义的泥坑难以自拔。
2.个人功利主义是形式主义的催化剂。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思想和方法。它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为特征。~些人搞形式主义就是以此为目的。在个人私欲的推动下把形式主义变成他们实现个人功利的手段。
3.工作创新能力差,方法不当使形式主义有机可乘。有些人创新能力不够,面对近几年高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研究,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合适的形式,于是寻找惯例,人云亦云,给形式主义以可乘之机。
三、克服形式主义
要防止高校中的形式主义,就要从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人手。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改进形式为手段,调查研究为途径,结合高校的实际,对症下药。
第一,反对官僚主义,改变领导作风。这是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屋漏在下,制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要克服形式主义就要从领导层人手,做到四要四不要。一要对师生高度负责不要做形式主义的要求。要慎言,知不可为则不言。二要以身作则不做形式主义的事。孔子日:“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领导是学校的领头人,是师生的楷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三要善于运用手中的权利,不要让形式主义者得到好处。要多听逆耳之言,闻过则喜。远阿谀奉承之流,亲踏实工作之人。不以个人好恶来评判师生,把荣誉和实惠给予那些求实之人。四要尊重师生,不要凌驾于师生之上。管理好学校为师生服务是领导者的职责,领导和师生同为学校的主人。管理的过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平等互动的过程,广大师生,尤其教师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作为深受尊敬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种需要得到尊重的心理很强烈,这就要求在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管理时,必须放下架子,走下“高台”,平等对话,虚心请教。迎得了师生的支持,工作才能得到落实,也就为反对形式主义消除了一大思想障碍。
第二,反对个人主义,完善民主监督。这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又一重要手段。要克服形式主义就要先拔掉个人主义这个祸根。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对个人主义既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加以抵制,还要在制度上给以限制,通过完善民主监督让个人主义的形式主义失去活动的空间。
一要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增加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克服一阵风走过场,建立全面长期及时的公开制度。要由“要我公开”变为“我要公开”,不断提高校务公开的自觉性和公开质量,通过暴光让其露羞,逼其收敛。
二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开的提拔评聘监督竞争机制。提拔评聘向来都是学校的热点和利益焦点问题。也是个人主义的形式主义最易疯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要有领导的决策、专家的评审、程序的公开,更要有广大师生的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民主监督职能,建立由各层次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委员会,对相关人员进行评价,并纳入考核的范围,用公正完善的制度使形式主义者得不到重用。
三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监督和调节职能,增加职代会的次数,及时对校务中的个人主义的形式主义进行纠正。增大广大教师参加各个委员会的比例,增加各委员会活动的次数和扩大其权利,学校各部门的重大措施都应经过相关委员会同意通过方才能有效。通过各委员会的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诃整各方面的利益,化解个人和集体的矛盾,弱化个人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动机。
四要完善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监督评价制度。让学生加入一些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建立领导、教师和学生直接对话的平台,确立对话制度,给学生选择评价教师的机会,让受教育者评判教育者,给被管理者评价管理者的机会,疏通发现个人主义的形式主义的通道。
第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工作思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形式主义这个问题,那就去调查研究。只有高质量的调研,才能有高明的办法。
(一)走与师生相结合的道路,反对实用主义态度。向师生学习,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主动接近他们,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要从师生的需要人手,以已有的措施为线索,去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查找措施的不足。相信师生,依靠师生,虚心向师生请教。
(二)把工作制度和领导制度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调研的科学性,连续性,主动性。每年抽出至少4个月的时间去深入师生,探索规律。
(三)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形成规律的认识,再到师生中去检验。这样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恰当的方式,找出教育管理的规律,自然也就脱离了形式主义。
第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在高校管理中内容就是要解决问题,形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反对形式主义就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实际解决问题上来,以此为出发点安排一切工作。必须在校内树起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正气,这是和形式主义根本对立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也是反对形式主义的目的所在。
首先,要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为教育事业负责,为学校利益负责,为师生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去作每一件事情,不论是学校发展的大事,还是师生生活的小事,处理的结果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次,培养务实的校园文化和工作作风。让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思想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倡讲实话反对讲假话虚话。“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对于说真话的师生首先要保护,保护其说真话的积极性。即使有些问题反映得不够准确全面客观,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态度是端正的,就应予以肯定。提倡办实事,要重用办实事的人。把办实事作为考核的依据和提拔干部的标准,让办实事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对形式主义者不但要批评谴责,敢于揭其短,让其感到羞耻,对造成后果的决不姑息养奸,还要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全校形成对形式主义人人喊打的氛围,要警惕不会做事而会处世的人受到重用,让求真务实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不要形式,而是要求形式和内容相适应。形式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找到适合内容的形式,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去研究合适的形式,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工作。管理的形式要体现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还要富于创造性。要本着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甚至不惜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对工作的形式进行深思改革。
首先要敢于质疑,对于过去和他人的工作方法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去其弊而用其利,对其形式的可用性进行质疑。其次,善于质疑,对形式中的问题要有敏锐的敏感度。善于以小见大,准确预测,努力增强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再次,敢于创新,利用新形式。要敢为人先,不怕影响个人名利,大胆设想,推陈出新,找出更适合内容要求的形式。过去我们了解师生经常是开会或到教师办公室和教室走一圈,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些问题特别是易得罪领导的问题并不易被反映出来。校园网上BBC(公告栏)是发表各种意见的重要场所,那我们可开辟这个新途径,到网上去看一看。对学校的改革措施的出台过程,过去是领导讨论后下文件,现在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去思考,先进行师生网上讨论,通过不见面的争论,进行直接碰撞以增加对可能情况的预测,提高师生的民主管理意识,然后进行听证,再进行领导讨论和做决定,使决策的形式更趋完善。过去是出了问题找对策,现在可未雨绸缪改为建立问题预防机制,这样事变形式也变,与时俱进,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