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客单价

百科 > 销售术语 > 客单价

1.什么是客单价[1]

客单价是指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金额。

(1)客单价=商品平均单价×每一顾客平均购买商品个数

(2)客单价=销售额÷顾客数

2.客单价分析[2]

客单价(平均交易金额)和客流量(交易笔数)分析主要指本月平均每天人流量、客单价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在分析门店客流量、客单价时,特别要注重门店开始促销活动期间及促销活动前的对分析,促销活动的开展是否对于提高门店客流量、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常用的客单价分析指标

1.客单价=商品平均单价×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个数

或=销售额÷顾客数

2.客流量=单位时间(如1小时)的成交笔数或顾客人数

例如,某超市在7月25日全天的销售额为62734.50元,当天的客流量是745人。

则该超市7月25日的客单价=销售额÷顾客数

=62734.5÷745

=84.2元

(二)提高客单价的对策

提高客单价主要取决于企业价格政策价格带的合理配置、商品陈列的位置及商品的质量等。作为顾客店内购买行为结果的客单价,一般是由以下6个主要因素构成:动线长度、停留率、注目率、购买率、购买个数和商品单价。销售企业在提高客单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根据顾客上述行为因素开发具体的、可操作的营销方法。

1.动线长度。商品的性质及其在店内的位置是吸引顾客行走距离长短、滞留时间长短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店内通路设计时,其前提条件是商品的整体布局。要想实现有效率的商品布局必须注意以下内容:卖场中各商品群的购买率,区分计划购买率高的商品群和非计划购买率高的商品群,确定各商品群之间的购买关系,顾客的购买习惯和购买顺序,符合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商品组合,店内动线模式和客单价之间的联系,各商品群的空问大小及其效率和卖场的基本形状。好的店内通路设计和商品布局可以延长顾客在店内的滞留时间。

2.停留率(总停留次数/动线长度)。顾客在店内只行走,对于商家不会产生任何生产性。只有当顾客在店内销售区域停留并搜集商品信息时,才能产生实际的购买动机。卖场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内容:店内各通路的商品配置,通路间商品群的关联,端架商品陈列计划,商品陈列方式和表现水平,POP广告等直接商品信息的提供。

3.注目率(注目次数/总停留次数)。注目率是指商品在卖场中吸引顾客目光的能力或者称为“视线控制能力”。为了能更多地吸引顾客注意,生产企业不断地设计新的包装、色彩、容量,在卖场中精心算计各种位置,其目的在于使自己的产品品牌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差别化,期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目光以促进销售。在商品陈列方面要注意以下方法:商品的分类,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的陈列幅度、陈列量,商品的色彩表现,在陈列架中的位置和变化,商品的POP广告的设计和位置。

4.购买率(购买次数/总注目次数)。如果停留下来的顾客中断购买决策或者延期购买,停留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按顾客的购买习惯合理地配置商品、商品色彩的组合、商品的陈列方式、POP广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都会起到刺激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作用。

5.购买个数。顾客购买的商品个数越多,其客单价也就越高。增加顾客购买商品个数的主要途径在于尽可能地唤起顾客的冲动购买欲望。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大量陈列关联陈列、POP广告、品牌商品、新商品、季节商品和特卖品的合理配置等,唤起顾客的兴趣与注意,刺激顾客的联想购买和冲动购买

6.商品的单价提高顾客购买商品的单价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价格政策、价格带的合理配置、商品陈列的位置及商品的质量等。目前,由于连锁超市企业已大规模使用POS系统,这为上述卖场经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实证分析的可能。只有以POS系统为基础,进行精确化管理和卖场经营方法的设计,才能使客单价在企业可控制的范围内得到稳步的提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