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信力
1.什么是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赢得特定目标群体普遍信任的特质和能力。这里强调“特定目标群体”是因为媒体的公信力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在一个目标群体中享有良好信誉的媒体在其他受众群体中则可能声名狼藉,在国际层面上尤其如此。
2.媒体公信力的要素
- 正确导向要素:一个经常发生导向错误的媒体,是不可能有什么公信力的,导向一旦出现严重错误,它的形象不仅大打折扣,而且祸国殃民,甚至危及媒体生命。
- 思想高度要素:导向正确是前提、是根本,思想高度是水平。高度产生影响力,高度决定公信力。思想高度来源于理论高度,没有理论上的高度,就不可能有思想上的高度。
- 舆论主调要素。
- 网络媒体公信力:主调也指主旋律。一个媒体的主旋律突出,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就高,公信力就强。一个媒体能否唱响主旋律,关键看媒体的决策层是否胸中有大局。
- 新闻真实要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不仅使媒体失去了信誉,而且给社会舆论造成了混乱,甚至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精神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 高雅格调要素:作人讲人品,办报讲报格。作为媒体,人们把它当作“良师益友”;作为新闻工作者,人们称他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降低品位,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以此来换取购买率、收视率。失实不可信,低俗同样不可信。
- 舆论监督要素: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维护稳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忙作用,同时也可大大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 情感亲和要素:情感亲和,实际上讲的是“三贴近”。“三贴近”的功夫在于“贴”,就是要深刻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道理,正确反映群众意愿,用真情为受众服务,并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新闻宣传。
- 品牌特色要素:各个媒体都很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多姿多彩,五光十色。
- 新闻精品要素:一个媒体的形象好,公信力强,与多出精品有很大关系。精神产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直接载体和物化形态。新闻精品是一个媒体、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 职业道德要素: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是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抓好新闻业务建设,解决好业务水平低下的问题。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塑造队伍的良好形象,塑造媒体的良好形象,使一度受损的媒体公信力得以恢复和增强。
3.媒体公信力的提高[1]
第一,要不断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媒体在报道时,要以及时、公正的态度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这种态度就是媒体公信力的来源。媒体要敢于说真话,敢于为公众说话,不回避社会热点话题和公众关心的敏感话题,不仅要报道正面的鼓舞人心的事迹,而且要敢于揭露社会各种丑恶现象。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关键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二,健全新闻媒体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目前,我国对媒体的诚信监督日益加强。从党和政府角度而言,有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的监管,各级党委宣传部的把关。从媒体而言,大都建立了媒体受众的信息反馈体系等。
第三,要尊重新闻规律,健全媒体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报道机制。政府信息的发布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独有新闻资源。要让这种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强主动性,丰富报道手段,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予以配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及时准确发布信息,防止失语。
总而言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同时,还要坚持不断用自身的新实践、新经验去充实、丰富和发展它。
评论 |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