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分享经济

百科 > 经济学分支学科 > 分享经济

1.什么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体系形式各异,但都是运用信息技术让个人、公司、非盈利机构以及政府掌握大量信息以让他们可以分配、共享及再利用过剩的商品和服务。该体系的共同前提是,有关商品的信息被共享以后,该商品对商家、个人以及社区的价值也随之增加。

 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来自于我们人类最古老的本能——合作、共享、慷慨、个人选择以及灵活多变。具体模式包括租赁、易物、借贷、赠送、交换以及合作组织等所有权共享形式。很多最受欢迎的模式都是基于所谓的“双面市场”,该市场是由第三方研发、建立并维护的一个信息技术平台,其功能为共享各类经济活动信息。

最受欢迎的模式有:个人对个人交易市场、集体集资平台、革新交易市场(个人用自己的学术才能帮别人解决问题)、政府对商业平台以及政府对个人平台。

2.分享经济的来源

“分享经济”(又称员工持股计划或雇员股份制),原本是指被称为“分享经济学”的一种模式,相当多的公司职工以所谓劳动财产权取得对公司股份的持有,并分享公司的资产收益。具体讲,是指企业职工买下本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拥有该企业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共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是通过产权的重新分配达到企业收入的重新分配。

雇员股份制兴起于美国,其实践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被誉为职工持股之父的阿伯特·格来丁(AlbertGallation)曾主张民主不应该仅限制在政治领域,而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来。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掀起过所谓“新资本主义”的员工所有制运动,但这一运动随后被淹没在30年代的大萧条之中。

进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陷人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滞胀”。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又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此书以寻求解决滞胀的途径为线索,表达了与凯尔索相似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在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分享经济理论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雇员股份制发展很快,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

在互联网发展的当下,分享经济又有了新的内涵。

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让新的分享经济模式不断成长。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订私人的房间、汽车、船舶等各种用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使得这种租赁变得容易许多。消费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闲置物品赚钱。

3.分享经济的精神

分享经济的精神,即‘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but not Ownership)。

一个人闲置的金钱物品、多余的时间、拥有的技能都可以和其它人分享,甚至从一开始就不通过购买去占有所有权。这不止是一种公益,也是一门生意。”

4.分享经济的形式

㈠闲置物品转让。家里有不用的书、衣服、CD等,有人可能直接扔了,而有人则可能会低价转让或转赠。这种旧物再利用模式就是分享经济的模式之一。

㈡闲置物品转租。分享要变成一种经济现象,甚至是一种新经济,既要有协作,也要有消费。这个概念放在短租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短期房屋、租车、顺风车、办公场地、自行车以及车位等很多领域的租赁服务。

5.分享经济的条件

㈠存在闲置资源;这是分享经济的大前提。

㈡有长尾现象。供给和需求在中长期的场景中,能形成长尾对长尾的局面,一头大,一头小的格局都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分享经济;

㈢有交易成本。这个领域的传统产业链条中的供给方或者渠道中介机构,有着很高的经营管理成本;

㈣交易成本可被技术稀释。分享经济的交易成本不能太高,这和IT技术的发展有关;

㈤信誉壁垒小。信任机制建立的门槛不应过高。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