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内部控制风险

百科 > 财务控制 > 内部控制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风险,就是指影响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不确定性

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如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是否与时代相符合、董事会和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权限的划分是否清晰人力资源制度是否完善、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和工作能力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否匹配;管理层能否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合理评估风险发生频率与破坏性;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是否恰当;有无畅通的沟通平台和渠道使上下互通信息:有无严格有效地监控、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等这些都是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

2.影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执行力度不够是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因素之一。部分单位虽然存在比较健全的内控制度但不能有效地执行甚至造成贪污、挪用公款等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在中国,上市公司一般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经营前景广阔,内控制度比较健全。但由于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员工的思维观念等还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产生惯性”作用,这是造成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治理结构不完善

要确保内部控制功效的发挥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定意义上来说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最关键因素,具体表现在:责权、利划分不明确董事监事经理三权合一,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内部控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把管理与独裁混为~谈,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管理粗放,任人唯亲,滥用职权,疏于内部监督,特别是在关键控制环节和重要岗位随意安排亲信造成企业内控制度的缺失或形同虚设;激励约束和利益制衡关系混乱,没有形成~个完善的约束、监督、激励机制,经营者的权利大于责任,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较小,企业管理高层大权独揽又难以控制,没有相应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监督制约,随时面临着失控的局面。在中国“三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好于其他形式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其原因值得业内思考探讨。

(三)信息和沟通问题严重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所承担的特定责任和任务。经营者需要了解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应该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适应企业发展信息系统,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然而,中国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从中国证监会历年查处的问题”上市公司来看,几平无一例外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尤其是部分问题”上市公司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为了达到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居然把亏损做成盈利报上去,最后蒙混过关。有些公司对外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甚至是由企业管理者通过讨论”而得出的上市公告及财务报告的虚假程度令人惊叹。虚假信息不仅糊弄外界也将误导公司内部,内部控制效果可想而知。二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系统。不少企业的沟通系统往往是单向的,即上层可以随时要求下层汇报情况,而下层却无法向上层了解他们应该获知的信息。沟通不畅势必带来更多控制程序的理解、执行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效果自然不理想。

(四)监督不到位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的监督,以使内部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代理人理论认为,由于公司经理人与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不一致从而产生代理人成本。经理人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最终损害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当前,中国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功效的发挥。

一是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企业的内审机构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或者只是众多企业内部单位的一个。内审机构在对单位内部其他同级部门进行审计时,因级别相同,又相互制约,且内部审计又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及经济待遇等都由本单位决定,经济上依附于本单位,组织上独立性不够,加上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存在息息相关的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很难保证内审的客观公正。

二是侧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很多单位仍把审计工作的重点停留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查错防弊及生产经营的监督等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附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职责范围,与财务无关。由于不能做到监督和服务并重不从全局、战略、发展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来协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

3.中国企业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通过强有力的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功效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各层次的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而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企业负责人应带头执行决不能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运行计划的制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首要环节。为确保执行有力,企业管理者应将人员制度与内部控制运行流程结合起来,制定内部控制实施计划同时为了保证该计划的可行性,应在执行人员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后予以最终确定。

(二)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改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否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完善治理结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按照现代治理结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变革,从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实现一致性入手,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此,中国目前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对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财务总监开展职工民主理财、监督,促使上市公司吸收独立董事规定董事长总经理不得兼任等。

除此之外,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完善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会计业务技术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加强信息流动和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界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要改变传统内控制度思维模式,把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和实时有效的控制系统。首先,应确保数据的全面和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信息的充分,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供相关人员使用其次,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并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相关人员第三,控制人员若发现了内控制度的缺陷,都可以及时向相关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降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偏向真正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以杜绝管理者的独断专行;其次,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最后,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4.内部控制风险案例分析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