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内部审核

百科 > 质量术语 > 内部审核

1.什么是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有时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它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其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小型组织内,可以由与受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以证实独立性。

2.内部审核的基本特点

  一、内部审核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

  有时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可能是为了达到标准要求在外部审核前纠正不足,但是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认识和支持。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就难以开展,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内部审核应是种自觉的、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而不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的活动。外部审核,对第三方来说,主要是由组织申请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对第二方来说,主要是为了选择控制供方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对第二方来说,主要是为了选择控制供方而进行的活动。

  二、内部审核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每次内部审核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标准之一;而外部审核重点是进行评价,并据此作为认证注册或选择、控制供方的依据。

  三、内部审核的人员来自于组织内部

  内部审核是以自己的组织名义由内部审核员进行的,第三方或第二方审核是以审核机构或顾客名义进行的。第三方审核人员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资格的人员,第二方审核通常是顾客内部人员。

  四、内部审核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审核简单

  由于内部审核员都比较熟悉自己组织的情况,因此在审核时可简化某些程序,如文件审查、首次会议等;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加强,如纠正措施、跟踪审核等。

  五、内部审核的规范要求比第三方审核低

  内部审核也是一项规范化活动,如要求有计划,审核员应具备资格,审核结果应形成报告等。但其规范化程度与第三方审核比则要低些。内部审核常常因为提高有效性和效率问题,而对原有的规范化的做法和要求进行纠正,灵活性较高。

  六、内部审核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部审核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外部审核的跟踪控制只能定期进行,且只对纠正结果进行评价。

  七、内部审核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内部审核不仅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部审核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部审核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八、内部审核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部审核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外审则是第三方或第二方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工具。

3.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组织内部审核活动只要达到以下八条要求,基本可满足ISO9001标准提出的要求。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要求仅是组织开展内部审核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审核程序

  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内部审核程序的内容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审核类别,审核的组织,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审核计划,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审核的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内部审核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服务质量审核,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二、内部审核重点

  内部审核的实施重点是验证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三、审核计划

  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应对所有过程和部门进行,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覆盖100%;过程审核应对所有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行审核,确保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入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审核应从适用性角度对最终产品按抽样标准进行定期审核,以期客观反映出产品质量水平及波动规律;服务质量审核应以顾客要求、投诉为主线,主要进行外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审核,不断适应、满足顾客要求,减少顾客投诉率。

  四、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应能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具备足够资格。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部审核需要。

  五、审核资源

  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审核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近、设备、图表、经费、时间等),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六、审核结果

  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七、审核文件

  审核工作的所有的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划化,保管档案化。

  八、纠正措施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4.内部审核的原因

  1、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国际化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2、组织管理者自身的一种管理手段

  3、组织履行国家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种方式;

  4、组织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改进的一种途径;

  5、组织进行内部审核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在外部审核之前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5.内部审核的原则

  内部审核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正规活动,有程序可循,为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1、审核的客观性

  即内部审核所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审核应对收集到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可以是符合项,也可以是不符合项,它包括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和比较评价三个要素;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应通过文件形式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2、审核的独立性

  内部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实验室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部审核员应具有开展相应内部审核工作的能力,且是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在整个内部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审核组成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如办事准则、保密意识、其他素养等,坚持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客观评价,在不能证明受审方有错或是在提不出反审核证据时,应认为其是对的,应判为符合。

  3、审核的系统方法

  主要表现在审核的系统性是在一定的“审核范围”内实现的,在审核前,首先应确定审核范围,并进行策划,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一致性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要强调对领导层的审核;审核是利用已建立的方法和技巧,保证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的可信性和充分性,因此不同的内部审核员对同一对象的审核应得出类似的结论;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前者着重于其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后者则着眼于其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审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和达标性三个层次,所谓符合性是指质量活动及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准则,有效性是指审核准则是否被有效实施,达标性是指审核准则实施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包括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才能构成一次完整的审核。

6.内部审核的作用

  评价防止不符合项的发生:通过定期监督检查质量体系工作的开展情况,发现并解决“执行”与“程序文件” 的有效性和符合性问题,从而保障质量体系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和运转。

  对管理者的决策、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自身的规定、合同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审核,评价其有效性和效率;

  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对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质量方针、程序和管理体系及相应法规的要求。

  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法律要求的能力:通过内部审核检查质量体系工作中的漏洞,为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可靠依据,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构成一定的反馈系统,促进质量提高、顾客持续满意、满足法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提供客观公正的证据:内部审核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7.内部审核的必要性

  1、确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的程度;(符合性)

  2、确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与保持的程度;(有效性)

  3、确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并从中找出体系改进的机会;

  4、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5、在接受外审前,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6、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