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状态
1.什么是公共关系状态[1]
公共关系状态又称公共关系情势,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
公共关系状态是无形的,却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是否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也无论你是否从事公共关系的工作,任何组织都有公共关系状态的存在,都是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任何一种状态时时刻刻都发挥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2.公共关系状态的构成[1]
企业或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是由组织内、外公众对该组织的态度构成的。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可分为静态的公共关系状态和活动中的公共关系状态二类。前者指尚未被自觉意识到的公共关系状态,即:无论是否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一个组织必然处在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后者指出公共关系活动追求的目标,即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无论分析哪一类公共关系状态,都应从分析公众的态度入手,其态度如何取决于公众对组织的知晓程度。
社会心理学指出:人的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图构成的。认知,是对事物真假好坏的认识,它是形成态度的基础。情感,是对事物喜恶情态的反映,它是态度稳定程度的因素。意图,是对事物的行为倾向,它是态度作出反应的准备状态。因此,看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首先要看公众对组织的知晓与否,知晓程度决定公众对组织的喜爱与否,喜爱程度决定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大致有三种:即支持、反对和中立。通过公共关系状态的分析、了解,掌握有多少公众对组织是支持态度,有多少公众对组织是中立态度,有多少公众对组织是反对的态度。进而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过程,就是针对不同状态,提高公众对组织的知晓程度,改变公众的态度。
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从中立到反对之间,还可细分为故意、偏见、无知和冷漠四种态度。敌意是一种坚决反对的态度,产生旧怨或同组织有着直接的利益矛盾,往往难以靠一般的公关实务工作改变其态度。只好在等待时机的同时,尽量注意化敌意为和平相处。偏见、无知和冷漠,大多来自对事物缺乏全面、真实的了解,应持续不断地进行多方位的宣传介绍,为这部分公众提供充分了解的机会,使其在沟通和事实的双重作用下,逐步转变原来态度。
总之,面对态度不同的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努力做到化反对为中立,化坚决反对为一般反对,化中立为支持,化一般支持为坚决支持。应该明确,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就是一个影响改变公众态度,引发公众对组织有利的行为的过程。
3.公共关系状态的调查[1]
公共关系状态的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二是公众对组织评价,三是组织内部的基本情况。在这三个范围内,调查的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