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动机
1.什么是公众动机[1]
公众动机是指能引起和维持公众活动,并将其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公众某种需要的愿望、信念和动力。
2.公众动机的特点[1]
1、内隐性。作为内在心理过程,隐蔽在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
2、激励性。动机的需要作为内在因素,通过欲求来激发人的行为;
3、目标选择性。能否转化为相应的动机,与人们对需要对象的目标选择关系密切;
4、强化性。即人们对需要追求的目标通过选择确定后,会增强动机强度,强化人的行为目的。
3.公众动机的作用[2]
1、激活作用。动机可激活和唤起公众的行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除了下意识动作之外,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
2、指向作用。动机能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使公众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并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3、维持和调整作用。动机能使唤起的行为坚持下去,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依据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及时调整活动的方向和强度。
4.公众动机的影响因素[3]
1、内部因素
动机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而动机的产生又源于需求,所以研究人类的需求规律则显得十分重要。
阿布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沦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的动机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与保障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排列,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最高层次的需求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1)生理需求。指人们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如食品、水、衣服、住所、睡眠及性需求等。马斯洛认为,在这些需求被满足之前,其他需求是不可能成为动机的。
(2)安全与保障需求。指在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人们将希望人身安全得到保护,工作与生活得到保障。
(3)归属需求。由于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他们需要属于一个群体,需要友谊,需要被其他人所爱。
(4)尊重需求。一旦人们的归属感满足以后,人们则产生被别人尊重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从权力、地位、威望和成功中获得。
(5)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能够达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能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这种需求往往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满足。
2、外部因素
动机产生的外部因素是指外部条件对个体形成的刺激,从而使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如对内部公众而言,组织的奖励,晋升的机会,上级的重用,工作环境的改善;对外部公众而言,电视广告、新闻宣传等等。外部条件的刺激,有时会使某些并不清晰的需求清晰化,从而产生某种行为的直接动机。比如内部公众可能会因为以上外部条件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外部公众可能会对该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兴趣,从而产生消费动机等。
5.产生公众动机的条件[2]
一是内在的需要,即主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身心自动平衡和摄取倾向。这种需要也叫引起动机的动因。饥求食、渴思饮、温饱之后要求生活条件的豪华舒适和高级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都是导致人们产生某种行为动机的内在动因。
二是能满足需要的外界事物,即外在刺激,也叫致动因。如美味的食物、优厚的工资待遇、有益于施展才华的工作条件等。
6.公众动机与公共关系的关系[4]
公众动机是公众行为和活动的动因。公众动机与公共关系有着密切联系。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要注意公众动机的激发,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公众的深层动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