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对策论
目录
1.亚对策概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书的问世,确立了对策论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作为其重要分支的亚对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软对策的提出,是这种发展的重要表现。
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奈杰尔·霍华德(Nigel Howard)为代表,基于实际的对策过程,1971年提出了亚对策。亚对策的提出,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对策理论,而且使之更加实用,该理论已广泛用于国际冲突、国际商务谈判等。
纵观其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可将它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性假定下的亚对策研究。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六十、七十年代的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引入非理性、情绪等诸多新的因素。亚对策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对结局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这也是它的研究核心所在。
为了使某一结局变得稳定,局中人借助各自的许诺与威胁进行相互诱导,当对每个子集的局中人偏离该结局都存在抵制时,则该结局即是稳定的。扩展前后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扩展后的亚对策,由于引入了许多新的因素,如情绪、非理性等,从而使得这种分析过程变得更为实际。亚对策与其它对策论的分支相比,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主观对策,即允许局中人对对策有不同的看法。与之相适应,为更合理地描述局中人的行为特征,Howard提出与一般理性不同的“主观理性”的概念,即是建立在局中人可得到的与实际情况有关的信息基础之上,即使对同一环境,不同局中人对它的看法也可能产生差异。
亚对策对一般决策过程也有其独到的看法。决策科学先驱Simon将一般的决策过程归结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实施活动四个阶段。但通过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在决策理论中不同学派对决策过程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于个体决策过程(单人)从信息收集到决策执行的全过程,有的则侧重于人们间的相互影响(多人),考虑人们间的相互影响后决策者协商策略的提出、演变及执行的过程,而亚对策则将两种思想融合在一起,即同时兼顾个体与群体内的相互影响过程。
如上所述,经扩展后的亚对策与传统对策论的某些假定有了较大的差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Howard于1990年提出了软对策,该理论的基本假定与亚对策有较大的差异,Bennett对该理论围绕情绪与偏好变化的情况进行了集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