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
1.什么是乡镇经济[1]
乡镇经济是指乡村和镇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包括:1、乡镇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关系;2、乡镇产业关系,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相互关系;3、乡镇区域再生产关系。即物资资料生产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
2.乡镇经济的内涵及特点[2]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乡是指五级(中央、省、省辖市、县、乡)政权组织中的基层政权单位。镇,在我国行政体制中,包括县城镇(指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制镇(相当于乡一级)、乡(乡政府所在地的镇)及乡以下集镇。到目前为止。我国有2000多个县城镇,10000多个建制镇和50000多个乡及乡以下集镇。这些乡镇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社区的“发展极”。
在区域经济学中,县及县以下的广大领域都属于“农村”的范畴。整个农村区域内,乡镇相当于“中心”和“点”,周围的乡村是“外嗣”和“面”。所以,农村社区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乡镇和乡村(或叫准农村)。乡镇经济就是指“乡镇”这个“中心”、“点”上的一切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我国农村十大产业,乡村大农业包含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农村的五大非农产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总称为乡镇企业,大都存在于乡镇范畴内,它们构成了乡镇经济的实体,其中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主体。
3.乡镇经济发展的问题
中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加,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及土地紧缩影响,出现有好项目、大项目没有土地落户的问题,导致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
4.乡镇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第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创新农业科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第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伺”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企办厂,发展地方经济。
第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第五,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同时,结合并充分利用乡镇特色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对民营经济放开政策、放开领域。让民营业者放开胆量、放开发展。完善和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外商提供周到细致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满足投资. 者的合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