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定价2500是生死线呢? 嘟嘟宝 2014年11月27日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发布 嘟嘟宝 2014年11月25日 很多人喜欢给新上市的热门手机算成本,因为很多代工厂的配件采购价格是透明的,至少对中国国内的厂商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报价。很多主打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在硬件成本方面都在1000元左右,其中处理器和屏幕占据成本的一半,成本排名第三的是闪存,闪存容量越大,成本就会越高。无论硬件的规格怎么的推陈出新,只要是当前主打机型的配置,成本一般都在人民币1000元左右。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台手机的市场定价真的可以设置在1000元左右,超过1000元的都是利润。因为手机制造厂商的财务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要满足全国几万个网点的供货,你必须准备足够的库存,代工厂只为你采购,但是只是代劳而已,配件的所有人是手机厂商,在摩尔定律的刺激下,配件作为生产备货,每过一个时间段就跌价一次,如果你的手机卖的不够快,那么当配置更加高的手机喜欢而来的时候,你的低配置手机配件,尤其是处理器、内存等,都变成了没人要的垃圾。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风险?通过运营来实现,小米一开始玩的预售功能,除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跟不上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预售可以真正实现按需生产,用户定多少就生产多少,配件的备货能够因此达到真正的精准。当然这是小厂商的玩法,现在的小米,体量那么大,要靠预售达到精准就困难了。而且在中国,如果和运营商走的太近,容易出大事,因为运营商的网络会升级换代,从3G到4G,升级以后运营商手里的订制手机卖不掉怎么办,退给你!——这就是渠道成本。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波导、TCL等是怎么死的?渠道挤压太多货物成为吞噬现金流的大坑。不管你是直销还是代理,渠道都需要备货,销量预估错误,塞到渠道里面的库存积压到一定时间全部吐回给厂商,把厂商所有现金流都吞噬掉。如果运营的不好,产品滞销,配件折旧带来的财务成本是手机厂商的最大成本,如果运营的好呢,但产品规模预估错误,渠道积压存货带来的折旧成本还是最大的成本。所以说,1000元成本的智能手机,定价2500元,贵么? 回复 35 DemiseYoung 2014年11月25日 @许扬帆 能不能详细精确一点啊? 回复 14 嘟嘟宝 2014年11月25日 只能大概款算一下: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1840万台,华为智能手机出货1680.82万台。这两个厂商月销量在500万台以上。手机配件的平均备货时间为1个月(有些元器件的备货周期长达3~5个月);中国手机市场平均存周转率为30~40天,一台手机从配件采购进来到整机卖掉的平均时间大概为2个月,每个月卖掉500万的货,1000元的成本,50亿的投入,压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变现。按照目前10%以上的商业贷款的利息结算,以及零部件折旧(促销打折等),如果没有20%-30%的销售利润,是很难赚到钱的。何况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没有小米和华为的规模。所以一部手机高于配件采购成本200%-150%的定价是合理的。 回复 14 冯钮曼(FenNewMan) 2014年11月27日 2500元,准确的说是国产手机的定价上限,因为手机一旦超过2500元,就基本起不来销量。2500元,又是国外品牌手机定价下限。除了诺记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在没落的几年里面推了很多廉价千元机之外,其他一线国际厂商很少推出2500元以下的产品。原因很简单,2500元,对于国际品牌来说卖一台亏一台,有人调查过iPhone的关税,每台1000多元,所以加上千元的制造成本,2500元铁定亏本。所以能够理解诺基亚为什么在后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缘故,高端智能机不起来量,低端机销量达但是卖一台亏一台,而且严重拉低了品牌形象。不死才怪呢!这个理解,2500元是国产品牌的生线,国际品牌的死线。 回复 14
很多人喜欢给新上市的热门手机算成本,因为很多代工厂的配件采购价格是透明的,至少对中国国内的厂商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报价。
很多主打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在硬件成本方面都在1000元左右,其中处理器和屏幕占据成本的一半,成本排名第三的是闪存,闪存容量越大,成本就会越高。无论硬件的规格怎么的推陈出新,只要是当前主打机型的配置,成本一般都在人民币1000元左右。
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台手机的市场定价真的可以设置在1000元左右,超过1000元的都是利润。因为手机制造厂商的财务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要满足全国几万个网点的供货,你必须准备足够的库存,代工厂只为你采购,但是只是代劳而已,配件的所有人是手机厂商,在摩尔定律的刺激下,配件作为生产备货,每过一个时间段就跌价一次,如果你的手机卖的不够快,那么当配置更加高的手机喜欢而来的时候,你的低配置手机配件,尤其是处理器、内存等,都变成了没人要的垃圾。
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风险?通过运营来实现,小米一开始玩的预售功能,除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跟不上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预售可以真正实现按需生产,用户定多少就生产多少,配件的备货能够因此达到真正的精准。当然这是小厂商的玩法,现在的小米,体量那么大,要靠预售达到精准就困难了。
而且在中国,如果和运营商走的太近,容易出大事,因为运营商的网络会升级换代,从3G到4G,升级以后运营商手里的订制手机卖不掉怎么办,退给你!——这就是渠道成本。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波导、TCL等是怎么死的?渠道挤压太多货物成为吞噬现金流的大坑。不管你是直销还是代理,渠道都需要备货,销量预估错误,塞到渠道里面的库存积压到一定时间全部吐回给厂商,把厂商所有现金流都吞噬掉。
如果运营的不好,产品滞销,配件折旧带来的财务成本是手机厂商的最大成本,如果运营的好呢,但产品规模预估错误,渠道积压存货带来的折旧成本还是最大的成本。
所以说,1000元成本的智能手机,定价2500元,贵么?
@许扬帆 能不能详细精确一点啊?
只能大概款算一下: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1840万台,华为智能手机出货1680.82万台。
这两个厂商月销量在500万台以上。
手机配件的平均备货时间为1个月(有些元器件的备货周期长达3~5个月);中国手机市场平均存周转率为30~40天,一台手机从配件采购进来到整机卖掉的平均时间大概为2个月,每个月卖掉500万的货,1000元的成本,50亿的投入,压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变现。
按照目前10%以上的商业贷款的利息结算,以及零部件折旧(促销打折等),如果没有20%-30%的销售利润,是很难赚到钱的。
何况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没有小米和华为的规模。
所以一部手机高于配件采购成本200%-150%的定价是合理的。
2500元,准确的说是国产手机的定价上限,因为手机一旦超过2500元,就基本起不来销量。
2500元,又是国外品牌手机定价下限。
除了诺记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在没落的几年里面推了很多廉价千元机之外,其他一线国际厂商很少推出2500元以下的产品。原因很简单,2500元,对于国际品牌来说卖一台亏一台,有人调查过iPhone的关税,每台1000多元,所以加上千元的制造成本,2500元铁定亏本。所以能够理解诺基亚为什么在后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缘故,高端智能机不起来量,低端机销量达但是卖一台亏一台,而且严重拉低了品牌形象。不死才怪呢!
这个理解,2500元是国产品牌的生线,国际品牌的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