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比起欧洲和韩国电影的深度,国内电影是不是无法比拟?

卢柑柑 2016年04月26日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杨咩咩 2016年04月26日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没有可比性。像国内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像《让子弹飞》等等。

那空菊 2016年04月26日
有时候深度和受欢迎度是成反比的,大部分制片人为了影片的市场和票房,被牺牲的往往是深度。
我叫面试官 2016年04月26日
韩国电影的内涵就是我大韩民族天下第一!处处是爱国情怀,王朝争霸。 欧美电影本身有宗教信仰,自由主义度高,对影片进行分级。更多的思考人和人,人和自然的本源问题。 国内电影首先要考虑国家政策,广电总局许可,能不能赚钱,能不能火,至于内涵那都是文章话。所以越来越多的商业辣鸡片出现。 当然也有很多好作品,但观众看完就一个感觉,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那空菊 2016年04月27日

再多说几句。首先,所谓电影的深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概念,从获奖状况来看国内也有三大电影节屡获殊荣的导演和编剧,贾樟柯、娄烨、李杨。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我们电影历史悠久,但十七年电影结束后,从第五、六代导演的集体努力下才到今天的局面,可院线的发展与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增长失衡的问题,政策的原因以及观众需求上来看,一味的追求电影的深度就会变得更加的曲高和寡。

欧洲电影一直有着与好莱坞对抗的传统。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学术思潮的发展都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而我们建国后一直在经历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三产的不断提高,才有精神文化生活,那次运动造成文化精英的集体失语也是精神上的断层。而恰巧当我们的电影开始起步发展的时候,中国加入WTO,大门向世界打开,自然深植在我们心里的压抑与困惑都迅速被释放。 而释放的点造成我们的电影产品的幼齿形态,观影群体的扩大还得从基数出发,所以类型电影的经验在如此成熟的基础上,是好莱坞经历无数检验的产业化方式。

所以近些年的GDP的放缓,地产业的泡沫都无时不在影响着资本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布局,在热钱快钱的当下,一部精雕细选的“新人”作品或所谓的深度作品,一定会被挤压。电影本身的属性就是商品,不是艺术。在市场没有得到肯定的前提下,深度只能让产业减缓发展,观众们都需要一部好的作品,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观影需求下,会慢慢的划分所谓“有深度”的电影出现。

深度是不可以比较的,艺术也是无国界的。你不能用中餐的味道和西餐的味道进行比较是一个道理。我们并不是没有深度,我们的观众可以接受多少深度才是目前最直接的问题所在。煎饼侠可以有10亿以上票房的成绩,而山河故人只有3000万,从你的问题出发,这样的深度电影为何得不到观众的支持呢,是我们没有深度还是电影没有深度还是体制没有深度,这是一个答案,这是我们即将成为全球第一的电影大国的觉醒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