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一个人由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比直接正面评价更容易获得对方好感? 把鸡腿留下 2016年03月15日 比如对一个人说:“你哪里哪里做的不够好,但是你在什么什么地方做的非常不错”,比对这个人说:“你在什么什么地方做的不错”效果还好。明明后者都没有提到负面的信息,为什么还不如前者获得的好感大呢?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发布 关翀翀 2016年03月15日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得失效应。得失效应的具体表现为:在假设的四种情况中——仅仅正面评价;仅仅负面评价;由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由正面评价转为负面评价——实验表明,第三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更容易获得好感;相反,第四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更容易获得反感,而第三种情况好感度最高。原因在于,第三种情况属于超出预期的“得”,第四情况则属于超出预期的“失’,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则是正常的没有超出预期的得或失。当人们获得超出预期的“得”时,就会增加他们对你的好感度。这也算是语言的艺术吧。 回复 2 无怨无悔 2016年03月16日 因为人一般容易注意“但是”后面的内容,而且说话一般是把重点放在“但是”后面的。先抑后扬感觉重点是在表扬他,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回复 1 牧野俊风 2016年03月16日 给一棒子,再给个甜枣 回复 1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得失效应。
得失效应的具体表现为:在假设的四种情况中——仅仅正面评价;仅仅负面评价;由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由正面评价转为负面评价——实验表明,第三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更容易获得好感;相反,第四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更容易获得反感,而第三种情况好感度最高。
原因在于,第三种情况属于超出预期的“得”,第四情况则属于超出预期的“失’,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则是正常的没有超出预期的得或失。当人们获得超出预期的“得”时,就会增加他们对你的好感度。这也算是语言的艺术吧。
因为人一般容易注意“但是”后面的内容,而且说话一般是把重点放在“但是”后面的。先抑后扬感觉重点是在表扬他,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