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为什么今年的并购案特别多,从经济学角度看,这说明了什么?

带着梦想出发 2015年11月26日

卡夫与亨氏、百威与 SABMiller、万豪与喜达屋,滴滴与快的、美团与大众点评……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SanJoselady 2015年11月26日

有来自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792起,同比大涨54.7%,环比基本持平;披露金额的交易共计657起,涉及案例金额达374.48亿美元,同比下降5.1%,环比上升16.8%。

分析原因,一个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如在去年的一系列政策修订中,取消了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事前审核行政许可;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为,除构成借壳上市外,全部取消审批;简化要约收购义务豁免审批的情形等。一个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关,行业间正面临优胜劣汰。

具体的题主可以搜索《为啥今年并购重组这么多》。

大白团子 2015年11月26日

未必能完善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

在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并购”往往会成为公司股东的优先选择。

如楼上,政策支持是一方面。如果简单来看的话,可以把国家看成是一个公司组织,它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增长放缓的时候,国家就需要刺激经济。而调动资本的活力,是增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大家都知道,股市哗哗地跌,大大地影响了资金流动性。这直接降低到了上市公司的资金筹集能力,和经营能力,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了非上市公司的经营。经济下行压力下,公司在面对的并不是成本的降低,而是成本的相对提升,甚至是直接提升,同时还要面临收入的降低(或者增长的放缓)。这也是下半年的时候,投资活动减少的原因。

所以,宏观上来看,政策是支持公司间的并购。

与此同时,资本是需要流动的。静止的资本并不存在。静止就相当于亏损——资本有成本的。当资本从股市上收回时,它需要更稳妥地方向,来保证自己的盈利。那么各种并购在此时就是一个相对稳妥,也就是能获得稳定回报,的方向。

从历史上来看,在并购上活跃的公司比,特别是那些进行规模性并购的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上会更强。这个更强,是相对于那些从来不尽兴并购交易,或者较少进行小规模并购的公司而言的。公司是直接对股东负责的,而股东是需要利润的。这个利润并不是固定每年1%的利润,而是不断增长的利润。合理地进行并购,能有效提高收入和利润增长率。这比仅仅依靠公司自身业务有机增长的速度和效率都高。

我记得当年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最终成为世纪最大并购案的起因,就在于当时的集团CEO罗斯·约翰逊认为,在自己的领导下,“公司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利润也上涨了50%。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公司股价,自从去年刚到每股70美元开始就一直在跌。自从一年前股市崩盘之后,他们所做的努力始终没有使公司股价有所回升。甚至在春季他们回购公司股票之后,股价还继续下跌到了每股40美元。”

当时的状况就很类似于现在。1980年代后期的美国股市经历了严重的股灾,这直接引发了那几年的并购潮。所有的并购起因,我的意思是公司管理层的出发点,跟约翰逊都差不多。

事实上,所有积极投身到并购潮中的公司都是属于业绩营收不错的优质公司。劣质的,或者仅能活下去的公司无论是从市场占有、品牌或者销售业绩上来看,都是没有太多并购价值的。

回到现在,积极参与并购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属于科技公司和对市场占有率极度饥渴的快速消费品公司(酒店业也是如此)。科技公司在现在这种状况下,单靠自身的业绩很难保持原有的高增长。而快消公司和酒店的增长事实上是依赖其规模(它们都是传统的规模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并购给这些公司短期能带来高增正,长期来看则是获得:市场、资源(包括人、知识产权等)。一旦经济进入上行区间,这些公司将成为“霸主”。

基本上,简单来看为什么现在并购案那么多,也就是这些个原因了。

租为仁 2015年12月03日
经济下行,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小公司生存艰难,大企业趁机低价兼并收购,形成寡头。大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