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那么愿意花钱在特效上,但电视剧还是5毛特效呢? 得之我幸桑 2015年07月24日 《大圣归来》、《捉妖记》是因为都肯在后期上花钱,所以能赚到口碑和票房吗?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发布 psyche 2015年07月24日 在最伟大的影评人Roger Ebert的那本《The Great Movies》的前言里,他写了这么段话:“我承认《搏击聚乐部》技术高明,无数影迷寄给我的电子邮件也让我知道影片给他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我仍然难以赞同这部片子。花了一周的时间细看《搏击聚乐部》之后,我对其拍摄技巧更加欣赏,对其思想内容却更加不屑了。这部电影主题松散,缺乏智力上的统一,但这个缺点并没有影响整部影片所获得好评,因为在眼下这个时代,观众已经深陷音响效果和动作效果的包围之中,电影镜头越来越短、声音却越来越大,特殊效果抢了主题和表演的风头,甚至取代了后者的地位。今天的观众正在逐渐失去电影叙事弧(Narrative Arc)的能力,他们还有那个耐心等待《第三个人》中哈里-莱姆的出场吗?”之所以我想引用这句话,并不是为电视剧的5毛特效做辩护,更不是在抨击电影越来越多的特效。我想说的是,当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在Roger Ebert看来,电影是艺术,是我们暂时脱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让我们暂时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好的电影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他认为,好莱坞已经开始一味地追求市场效益,而受其影响,全世界都在生产专门糊弄低端口味的观众为目标的电影。人们看完电影,仅仅是找了个乐子,除此之外毫无收获。甚至连电影专业的学生都口味庸俗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为此非常伤心。不过我并不那么悲观。不管什么艺术,包括电影在内,都不应该只是精英群体享用的东西,它有一部分需要为Ebert眼里那些低端口味的观众服务——两个小时的娱乐,对于这个人群来说,尤为重要。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的娱乐呢?不过,我非常认同他用的那个词“糊弄”。不管是花了几千万来做特效的电影,还是花了5毛钱来做特效的电视剧,我们愤怒的并不是这个效果,我们愤怒的是自己被“糊弄”了。导演、制片、编剧、演员……甚至它们的市场人员,都在想尽办法糊弄观众,他们想的不是做出一部真正的好片子了来给我们看,而是想的到底多少钱。没有诚意的作品,就是粗制滥造的商品,我们当然不会买单。我没看过《捉妖记》,不过我的一些影评人的朋友对它是有好评的。当然,在这个连周黎明都不敢批评《杨贵妃》不好看,只敢说“只是爱情故事没有感动我,可能是黎明没能演出令人动心的缘故吧。”这样的话的时代,我们又能相信影评人多少呢?所以我就只能说《大圣归来》。导演花了4年的时间来制造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他的诚意。诚意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特效上,而是在它讲了一个好故事——重新讲了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英雄故事。此处无剧透。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总制作成本约为6000万元。如果按照《捉妖记》9200万的特效费用来看的话,导演真是把绝大多数的成本放在了特效上。这就是诚意。不过,《大圣》是小公司的作品,而《捉妖记》找的是中国排第一的特效公司,后者的总制作成本达3亿。据特效公司的抱怨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导演并不尊重特效制作。在我看来,中国大部分导演不仅不尊重特效制作,他们不尊重所有人,包括观众。他们只看票房。并愿意为此做任何事情——除了拍一部好电影。所以,并不是投入到特效上的钱越多,或者,投资越高就肯定能赢的口碑和票房。以2014年国产片票房前十来看,第一名《心花路放》除去宣发费用,制作成本只有3500万,最终票房超11亿,投资收益比为1:33;第二名《大闹天宫》累积票房10.67亿,但制作费用高达4.2亿,回报比仅为1:2.54;第三名《智取威虎山》总票房8.83亿,投资2亿,回报比为1:4.4。排4至7名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全是中等成本电影,票房却几乎都在6亿以上。而排在第十位的《一步之遥》,总票房为5.15亿,制作成本为3亿,注定亏本。总投资4亿的《太平轮》分为上下两集上映,上集票房为1.95亿…… 这挺让我感叹的,这些电影里哪些算是有诚意呢?但仅有诚意,却又很难获得票房。例如同期的《少女哪吒》是一部好电影,尊重了所有人,但票房不好,只是因为在营销上没做好。所以,到底什么算是好电影?可能还是要看导演要创造什么样的作品了。但不管怎样,如果不尊重这个职业本身,就肯定无法口碑和票房兼得。我可能想说的太多,以至于很乱。请谅解! 回复 79 psyche 2015年07月24日 很简单,这跟电视剧的销售方式有直接关系。电视剧是直接由电视台/视频网站购买,制作方、发行方很少参加分成,例如某一个真人秀这种直接对赌的方式就更少了。电视台/视频网站有购买成本的考虑,它是一次性成本,靠广告收益。而电视剧的成本现在来讲,大部分都在演员那里了,只要有有影响力的演员,基本上电视剧的收视就能得到保证。所以才会出现5毛特效。 回复 1 41 Phoebe Duan 2016年03月02日 那么请问,为什么电视剧不肯用花钱在特效上呢? 回复 0 王大勇 2016年03月01日 电影是故事加视觉效果组合的产品,视觉效果是重要构成,是能驱动消费的核心元素,所以制片方通常重视。同时国产电影中有技术审查环节,特效不合格不给发技术审查合格书,不能公映,也从另一方面给了制作方以标准。电视剧依赖故事本身,由于播放媒介屏幕小,不重视视觉呈现。而且电影是付费观看,电视剧免费观看,付费观看必须关注口碑效应,坏口碑会导致付费者减少。而电视剧为btob交易,虽然有和收视率挂钩的形式,但对片方来说过了电视台的采购关就可以了,不太考虑观众观感,特效标准不高也就成了常态。 回复 90 梦想实现家 2016年03月02日 除了以上说的制作成本外,主要还是因为播放载体屏幕尺寸大小及画面呈现清晰度差异。 回复 9
在最伟大的影评人Roger Ebert的那本《The Great Movies》的前言里,他写了这么段话:
“我承认《搏击聚乐部》技术高明,无数影迷寄给我的电子邮件也让我知道影片给他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我仍然难以赞同这部片子。花了一周的时间细看《搏击聚乐部》之后,我对其拍摄技巧更加欣赏,对其思想内容却更加不屑了。这部电影主题松散,缺乏智力上的统一,但这个缺点并没有影响整部影片所获得好评,因为在眼下这个时代,观众已经深陷音响效果和动作效果的包围之中,电影镜头越来越短、声音却越来越大,特殊效果抢了主题和表演的风头,甚至取代了后者的地位。今天的观众正在逐渐失去电影叙事弧(Narrative Arc)的能力,他们还有那个耐心等待《第三个人》中哈里-莱姆的出场吗?”
之所以我想引用这句话,并不是为电视剧的5毛特效做辩护,更不是在抨击电影越来越多的特效。我想说的是,当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
在Roger Ebert看来,电影是艺术,是我们暂时脱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让我们暂时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好的电影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他认为,好莱坞已经开始一味地追求市场效益,而受其影响,全世界都在生产专门糊弄低端口味的观众为目标的电影。人们看完电影,仅仅是找了个乐子,除此之外毫无收获。甚至连电影专业的学生都口味庸俗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他为此非常伤心。不过我并不那么悲观。不管什么艺术,包括电影在内,都不应该只是精英群体享用的东西,它有一部分需要为Ebert眼里那些低端口味的观众服务——两个小时的娱乐,对于这个人群来说,尤为重要。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的娱乐呢?不过,我非常认同他用的那个词“糊弄”。
不管是花了几千万来做特效的电影,还是花了5毛钱来做特效的电视剧,我们愤怒的并不是这个效果,我们愤怒的是自己被“糊弄”了。导演、制片、编剧、演员……甚至它们的市场人员,都在想尽办法糊弄观众,他们想的不是做出一部真正的好片子了来给我们看,而是想的到底多少钱。没有诚意的作品,就是粗制滥造的商品,我们当然不会买单。
我没看过《捉妖记》,不过我的一些影评人的朋友对它是有好评的。当然,在这个连周黎明都不敢批评《杨贵妃》不好看,只敢说“只是爱情故事没有感动我,可能是黎明没能演出令人动心的缘故吧。”这样的话的时代,我们又能相信影评人多少呢?所以我就只能说《大圣归来》。
导演花了4年的时间来制造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他的诚意。诚意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特效上,而是在它讲了一个好故事——重新讲了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英雄故事。此处无剧透。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总制作成本约为6000万元。如果按照《捉妖记》9200万的特效费用来看的话,导演真是把绝大多数的成本放在了特效上。这就是诚意。
不过,《大圣》是小公司的作品,而《捉妖记》找的是中国排第一的特效公司,后者的总制作成本达3亿。
据特效公司的抱怨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导演并不尊重特效制作。在我看来,中国大部分导演不仅不尊重特效制作,他们不尊重所有人,包括观众。他们只看票房。并愿意为此做任何事情——除了拍一部好电影。
所以,并不是投入到特效上的钱越多,或者,投资越高就肯定能赢的口碑和票房。以2014年国产片票房前十来看,第一名《心花路放》除去宣发费用,制作成本只有3500万,最终票房超11亿,投资收益比为1:33;第二名《大闹天宫》累积票房10.67亿,但制作费用高达4.2亿,回报比仅为1:2.54;第三名《智取威虎山》总票房8.83亿,投资2亿,回报比为1:4.4。排4至7名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匆匆那年》全是中等成本电影,票房却几乎都在6亿以上。而排在第十位的《一步之遥》,总票房为5.15亿,制作成本为3亿,注定亏本。总投资4亿的《太平轮》分为上下两集上映,上集票房为1.95亿……
这挺让我感叹的,这些电影里哪些算是有诚意呢?
但仅有诚意,却又很难获得票房。例如同期的《少女哪吒》是一部好电影,尊重了所有人,但票房不好,只是因为在营销上没做好。
所以,到底什么算是好电影?可能还是要看导演要创造什么样的作品了。但不管怎样,如果不尊重这个职业本身,就肯定无法口碑和票房兼得。
我可能想说的太多,以至于很乱。请谅解!
很简单,这跟电视剧的销售方式有直接关系。电视剧是直接由电视台/视频网站购买,制作方、发行方很少参加分成,例如某一个真人秀这种直接对赌的方式就更少了。电视台/视频网站有购买成本的考虑,它是一次性成本,靠广告收益。而电视剧的成本现在来讲,大部分都在演员那里了,只要有有影响力的演员,基本上电视剧的收视就能得到保证。
所以才会出现5毛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