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的最后几天,小米在发布小米4手机后没几天,又上头条了,但这次不是好事——小米因为虚报销售数量在台湾被开了60万新台币的罚单。这事恐怕有点让米粉们脸红,一向被媒体捧着的小米怎么到了台湾就干出这种事来了呢? 

台湾受罚

经过是这样。台湾小米通讯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9日、16日与23日共举办3波网络购买红米手机活动,分别开放1万台、1万台、8000台红米机购买,并宣称秒杀,在10分钟、1分多钟、半分钟内销售完毕。

但经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台湾小米公司于宣称时点所接受的抢购资格数分别为9339个、9492个及7389个,显示该时间点还有红米手机可供抢购,却未释放供消费者购买,反而径自结束抢购活动,与广告所示不符。

台湾“公平会”认为,小米公司去年12月9日前仅进口1万台红米手机,却在该次活动前另外发放1750个抢购机也算在承诺的28000千台之内,可在12月9日起无需抢购即可直接进入网站购买红米手机的F码,导致首波活动当日备货量有不足的疑虑。

也许米粉们认为,“事情不大”,反而怪台湾同胞没事干太较真。其实这事没那么简单!

小米的计算方法是,把1750个F码抢购资格也算进去了,但这样还是差了30台:28000-9339-9492-7389-1750=30。台湾同胞的算法是,小米应该拿出28000+1750台来卖,也就是小米里外里差了1780+1750台。

其实在台湾同胞看来,这不是小米少拿出来多少台手机来卖的问题,而直接关系到小米是否诚信。

网络抢购时小米最著名也是最主要的商业模式——既然小米承诺了给所有台湾消费者抢购的数字,却实际没出那么多。也就是说,台湾同胞认为,如果你给1750个F码用户优先购买资格,就应该多备出这部分货。要不你就在公告里把数字说清楚,否则这样做对那些不明就里,眼巴巴等到最后的顾客是不公平的!

事后小米的公关也被人吐槽。他们选择性地承认了少拿出30台卖的错误,而避开在诚信问题上发言。因此,小米也被人指责态度不诚恳,基本没有道歉的诚意。 

出师不利

其实,台湾受罚不是小米迈出国门走国际化路线后,第一次传出“出师不利”的消息。

在印尼、巴西市场,小米因为“漫长而痛苦的设备认证流程”而延期发布——这这几个市场完成设备认证流程可能需要6个月时间。小米希望于2014年8月底在印尼推出智能手机,而在巴西推出智能手机的时间可能将更长,因为巴西的法律要求类似小米的公司在南美国家组装产品,“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许将在未来12个月内完成,但一切都很难说。”

小米在国外拓展的脚步显然不像国内这么顺风顺水。

在国内,小米通过三年时间闯进由大佬们控制的手机领域。2013年,小米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超过了正在走下坡路的诺基亚和黑莓,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中,小米售出了2610万部手机,营收为330亿元人民币,外界对小米的估值达400亿美元,也就是与刚赴美上市的京东大概在一个级别。

小米的经典玩法被总结为粉丝营销的经典案例:

1、通过电商、论坛、用户参与维护的软件及代码、移动互联网入口——重构用户关系、定价基础和信息反馈流程,精简供应链,加快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运转;

2、通过大规模网络销售来摊销成本,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一半以上,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ManagerShare+观点:小米的核心产品手机是大众消费品,而手机发烧友毕竟还是小众,意识到天花板存在的小米的办法一是丰富产品线,相继推出了2999元的47寸小米电视、69元的1万毫安移动电源、79元的智能手环,意在布局智能家居;二是拓展新的市场,把战线拉到海外去。雷军说过,2015年小米的营业额要争取做到1300亿,如果要达到这个预期,它的营收增长率应该至少保持在7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出国卖都不行。 

国际化难题

小米从2013年开始试水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市场,2014年将进入亚洲、欧洲、美洲的10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越南、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

走国际化路线,贴合中国米粉属性生长的小米必然要遇到“雷”。

  1. 政策法规与文化观念上的水土不服。

台湾被罚就属这一类。提前给重度粉丝发放F码获得相对优先的购买权,其实是给粉丝的一种奖励,给予一种荣誉感,放在内地就增加了好感和粘度,没人太在意最后核查数字准确与否。但商业规则相对完善,求公平的台湾同胞较起真来就扯到诚信问题上去了,罚你没商量。

小米台湾被罚、巴西、印尼受阻,其实都算是中资企业国际化中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

华为也遇上过类似事件,在初涉印度市场时,华为就被印度政府的冗长审批过程搞得都快绝望了;2010年还因为安全问题,和中兴一起被排除在印度3G供应商之外。后来是因为印度市场对价格极度敏感,他们的电信业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供货商,华为也借力政府斡旋、并承诺了一系列本地化措施才重新回到印度电信市场。

经过了碰壁、交学费的过程,华为在国际化进程中慢慢变得游刃有余。2013年,华为冠名了印度当地的一家板球队,如果你了解印度人热爱板球的程度,就知道这招有多招印度人喜欢——华为在印度人里的知名度大涨、口碑也更好了。现在,加上它的智能手机产品性价比高、外观也不错,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印度消费者简直拿华为手机当宝贝了。

2、来自国内先行者、国际品牌的挑战。

走出国门的小米将首先遇到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挑战,至少他们已经把水土不服这关过了,这样的对手包括联想手机,还有华为、中兴、金立、TCL等。

目前华为已成为中国在印度最大的投资商。随着当地运营商纷纷在网络部署方面再度发力,以及当地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华为在印度市场年度总营收将于接下来的三年内达到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5亿元)。而随着旗下兼容FDD-LTE和TD-LTE两种4G网络制式的智能手机即将以极具优势的价格在印度市场逐渐铺货,华为预计,其移动终端业务营收届时将是企业业务的两倍。

除了像华为、联想这类在国际化进程中早走了好几步的大公司,小米的海外扩张还将遇到一些在国内市场没什么名气但在国际市场闷声赚大钱的家伙。

比如innos智能手机是深圳市有方科技旗下的一个手机品牌,已在印度尼西亚、马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注册与销售,据说已有十多亿人民币的销售额。innos在2011年开始进入了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国内能进的公司屈指可数)。2014年3月的巴塞罗那展上,它还和微软成为合作伙伴(未来可能会出WP机型的手机)。而这种战略授权,一般的品牌像oppo、魅族、步步高等都是搞不定的。

也就是说,过去几年内,一些中国品牌早已在海外市场树立了品牌并且收获颇丰,只是国内不知道罢了。小米能斗得过这些先到者吗?

3、最艰难的挑战是小米的上而言模式是否可在海外复制。

简单地说,小米在国内的优势有可能变为在国外拓展的短板。

比如小米在国内引以为豪的400万人能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结束抢购,是利用互联网特色和“粉丝经济”进行的极其高效和经济的销售,渠道成本几乎为零,还省下了大量传统广告投放费用。但在海外,比如印度这样国内零售渠道把控严谨的国家,渠道宣传费都难省。而联想在这种地方,就有渠道优势,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很大程度就是看上来摩托罗拉的海外运营商渠道资源;华为与运营商的深厚关系,这些都相对在国内没有铺货经验的小米有优势。

总体来说,小米这种颠覆性定价和营销方式在海外并没有被广泛采用,目前做海外市场的厂商还是传统营销方式,小米借以成功的核心——基于互联网渠道和粉丝的营销模式——能否在海外复制还是疑问。

ManagerShare+观点:从根本上说,小米的核心能力其实是特别能接用户的地气儿,能根据它们的需求进行产品迭代,通过饥饿营销等手段去满足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但这些都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文化的适应和了解。一但走国际化道路,每个地方的规矩和消费者脾气都不一样,得重新学习,小米海外战场能否打胜,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与改变能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