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在怀柔科学城“抢跑”试运行的科研装置和平台近来捷报频传,科研新发现、新成果陆续涌现。记者4月21日从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获悉,位于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的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内,首批投入研究的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一种电解液添加剂,让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大大提升了放电速度,由此可以让这种电池在更多大功率场景应用。
物理所全景。
提起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这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物理所怀柔研究部李泉博士介绍:“但这种电池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其氟化石墨的材质不支持二次充电,因此目前只能做一次性的电池,应用于一些特殊的医疗、军工等领域。”
高能量密度电池能够承载更大的能量,但如何让能量快速释放是李泉博士等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而这一项目,也成为了怀柔科学城清洁能源平台试运行以来,首批“开跑”的研究项目。“怀柔科学城给我们提供了更优新的设备,设备指标更先进,实验数据更充分,加速了研究进度。”李泉说。
经过几个月的实验,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三氟化硼气体电解液添加剂,使得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的倍率性能大幅提升。“通俗解释,就如同快速充电技术一样,我们的研究是让电池能够快速放电,从而满足更大功率场景的应用需求,比如作为轨道交通设施的应急电源,以及应用于大功率农机设备等。”李泉说。
科研人员进行试验。
近期,这一新发现已发表于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上。相比以往提升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倍率性的手段,三氟化硼气体电解液添加剂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放电速度快等优势。对比以往电池,李泉表示,采用电解液添加剂后,电池快速放电的功率会提升4倍乃至更多。
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的研究进展成为怀柔科学城“抢跑”进入科研状态,加速成果产出的一个缩影。去年10月底,随着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的率先投用,园区内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平台、清洁能源材料平台(“一装置两平台”)进入科研试运行状态,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开始了科研工作。在与清洁能源平台相邻的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物理所研究员赵怀周跟团队设计出了国内首台工业规模碲化铋材料热压缩径的实验样机,让这一长期依赖进口的材料实现国产化。
中科院物理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