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亚洲必赢76net:渝论场 | 斩获三个“全国首个” 重庆国家储备林做对了什么?

来源:网络 2021-02-05

编者的话:

2016年1月5日,中央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此后5年内,又相继在武汉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作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500万亩国家储备林在重庆开建,成为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1年伊始,中央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重庆国家储备林建设一线,为你深度揭秘这项国家战略如何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动能,为重庆、长江乃至全国带来改变——

国家储备林项目初见成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摄

渝论场| 斩获三个“全国首个” 重庆国家储备林做对了什么?

2020年12月2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用三句话,概括了重庆国家储备林(以下简称“国储林”)项目的意义:

“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评价,重庆国储林有三个‘全国首个’——全国首个以省级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首个以全产业链模式布局,首个央企和省级行政单位全面合作、以市场化手段运行的国家储备林项目。”

在三个“全国首个”背后,国储林带给重庆乃至全国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片森林。

城口国家储备林项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新项目:规划面积500万亩、国家开发银行授信150亿元——

这个数一数二的国储林项目,是怎样与重庆“结缘”的?

2016年1月5日,中央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作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重要指示。

如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成为重庆肩负的国家使命。

彼时,重庆森林覆盖率尚不到46%,亩均林木蓄积量仅4立方米,人均水平仅为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二。

对此,党的十九大之后,重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提升行动,提出“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左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

在行动筹备阶段,重庆市林业局对目标任务进行了测评。

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定富说:“大型生态工程投入大、周期长,‘钱’无疑是首先要考虑的。”

时任市林业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向国伟,全程参与了这项测评:“长期以来,我国大型生态建设主要由财政负担,推动也主要靠行政手段——按照这个思路,局领导带领我们计算了完成目标所需的资金总额。”

测算结果让人咋舌:完成目标所需费用高达300亿元,而彼时全市财政能筹集到的资金仅20亿元。

仅靠财政拨款,显然难以为继。

经过反复论证,市林业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借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聚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

巧得很,在这个想法提出之际,一项全新的国家战略也进入了重庆视野。

它就是“国家储备林”。

什么是“国家储备林”?

和石油、煤炭、粮食一样,木材是攸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储备资源。国储林,就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储备木材及其他林业资源的重大生态项目。

因为建设周期长、公益性强,该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依托国储林项目,重庆能否创新一种生态建设的全新模式,以有限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为论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重庆市林业局南下广西、江西等地考察学习国储林建设经验,又多次进京争取国家林草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林业集团的支持。

2019年1月,重庆市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支持重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重庆建设国储林500万亩,建设资金共计190亿元,由国开行授信150亿元,其中首期建设规模330万亩。

重庆国储林,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储林项目之一。

项目引进来了,接下来就要聚合各方力量、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

当地村民正在进行森林管护。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新模式:以市场手段营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无形之手”如何帮助重庆国储林枝繁叶茂?

2019年5月,中国林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林集团”)副总经理李留彬,正式走上了新岗位:兼任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林投”)董事长、总经理。

对公司职责,向国伟这样概括:“重庆林投,是专门建设运营重庆国储林的市场化平台。”

而这个平台,是重庆依托国储林项目、创新生态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一大成果。

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重庆曾面临不少障碍。

首当其冲的,是政府投入能力不足。

“政策性贷款与政府财政拨款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无偿提供,即便是‘保本经营’,也会对承担主体形成债务负担。因此,在不增加政府债务或隐性债务的前提下,要满足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要求,采取政府平台融资的老路就走不通了,只能通过企业资源资产抵押满足贷款需求。”王定富说。

而在当时,重庆市及区县可用于抵押的资源资产规模远不足以满足要求——作为政府融资平台,原重庆林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仅1.6亿元(实有货币资本仅3800万元),区县国有林场资产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森林资源看似体量大,但所有权经营权相对分散,且林木资产定价普遍偏低……

同时,重庆还存在市场主体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确保政策性贷款资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国开行不仅要求项目真实可靠、有持续稳定收益,对承贷主体资产规模和运营能力也有要求。”王定富说。

然而,当时重庆的情况是:一方面,原重庆林业投资公司并未从事过具体经营活动,按照要求要么撤销、要么重组;另一方面,区县国有林场多数已改革成为公益类一类事业单位,不得对外从事经营活动;此外,市内其他林业企业普遍处于“散、弱、小”状况,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运营实力,都不具备利用政策性贷款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条件。

难题当前,该如何解决?

为此,重庆市政府引进中林集团,通过央地合作的形式,对原重庆林业投资公司进行重组。

其中,重庆市政府以原重庆林业投资公司资产占股5%为基础,引进中林集团以现金增资并占股45%,相关区县以国有林地、林木和其他林业资产折资参股共占比50%,重新组建重庆林投,并对其资产规模进行了充实。

此举可谓“一箭三雕”——既解决了投入问题,又不增加政府债务或隐性债务,还有效盘活了沉睡的山林资源。

同时,中林集团以自身资产为项目提供担保,破解了地方政府不能担保融资的难题,也增强了国开行的放贷信心。

重庆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由中林集团控股并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重庆市和区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政府征信作用,依托中林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林产品加工营销渠道,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或股权合作方式开展多种经营,实现从基地建设到林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打造,从而解决了市场主体能力不足的问题。

曾经的建卡贫困户张如琼正在张罗晚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摄

新价值:从“几十年卖一树”到“环环有收益”——

重庆国储林如何以“全产业链”激活绿色发展的“全价值链”?

12月,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飘起了瑞雪。

虽然天气挺冷,但修齐镇岚山村村民张如琼心里却很热乎。

作为曾经的建卡贫困户,48岁的她已经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帮助她家增收的一大动力,就是重庆国储林项目。

“脱胎换骨”之后,重庆林投开始在全市相关“股东区县”布局网点,目前,已经设立了1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2家代管企业,覆盖城口、奉节、巫溪、梁平等地。

依托这张市场化网络,重庆林投得以把来自国开行的资金和中林集团的渠道、管理等要素覆盖到相关区县,全面推动国储林建设。

在这个阶段,如何激发项目的盈利能力,成为重庆必须破解的另一个难题。

“国储林建设是一个长周期的生产经营过程。尽管有国家开发银行长周期、低利率的政策性贷款支持,国家林草局和市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但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宽限期到期后,如果项目不能实现盈利,就将面临极大的还款风险。”王定富说。

如何实现盈利?

为此,在指导重庆林投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坚持“长中短结合”的原则,打造“长周期以营造珍贵用材树种为主、中周期以营造乡土中生用材树种为主、短周期以营造速生用材树种为主”的产业经营模式,同时结合储备林建设,发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木材深加工与贸易、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等多种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其间,国储林对富民增收的“溢出效应”也开始显现。

张如琼做梦也没想到,“种树”竟也能帮自己增收。

2019年9月,重庆林投旗下分公司——城口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巴山林业”),在当地启动了国储林建设的首个环节:“收储”。

分散在村民手中的林地经由村集体组织集中,再统一交给大巴山林业运营。每年每亩流转费50元,其中10元归村集体,剩下的全部归村民。

张如琼家的80多亩林地也参与了流转,每年可获得流转收入3000多元。

而在整个城口,截至2020年12月,已有6712户农户共获得流转资金905万元,其中贫困户1446户。

林子流转了,接下来就要通过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和现有林改培,对储备林进行扩充和提质。

在这个环节,张如琼再次尝到甜头——她到基地务工,每天进行森林抚育作业有120元工资。一年2个多月的森林抚育工期,她能挣到六七千元。

和张如琼一样,城口有2000多农户给国储林打工,每年获得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

“通过国储林建设,我家获得了上万元收入,以后还能有赚头!”张如琼笑了。

此话不假。

目前,城口依托国储林,正在发展十万亩中药材基地、特色林下养殖等产业,未来还计划布局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等绿色产业。在这些项目产生收益后,当地农民将获得第三项收入。

在国储林成熟采伐时,重庆林投将按50元/立方米向农户支付分红金,其中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40元、村集体经济组织10元。

……

“参与国储林建设,不仅当地增加了4笔收益,全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也得以厚植——城口每一棵树都在逐渐变成‘摇钱树’。”城口县林业局局长江成敏说。

这棵“摇钱树”,正在全市各个国储林片区茁壮生长,并因地制宜地催生出一批特色发展模式——

在梁平,500亩甜茶在国储林下长势喜人,未来,甜茶种植面积将逐渐扩展到2万亩;在奉节,当地政府正与重庆林投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渝东北“三峡版”;在巫溪,依托国储林项目,当地正在打造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重点建设基地,厚植“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的基础……

重庆国储林,就这样渐渐“枝繁叶茂”。

对于重庆国储林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清玉评价道:“重庆在地形地势、光照水热条件受限条件下,通过机制搞活了项目运营。由此可见,只要找准模式,林业生态建设就有很大空间。重庆‘林地流转+采伐分成’的模式对其他省推动国储林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对国储林建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到203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项目实施区域木材蓄积量将从现在的亩均4立方米左右上升到8立方米以上,国储林也将成为链接各类市场要素、孵化各种涉林产业的常态化战略平台,在助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崛起的同时,成为重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