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新办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指出,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4年提高了1岁。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达到1415亿元支持公共卫生,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降至28.4%
于学军表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
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
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从2015—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全国现有中医机构6.5万多个,年诊疗量约11.6亿人次,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
累计安排1415亿中央预算用于公共卫生
于学军介绍,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达到1415亿元,支持包括像疾控中心建设等的8000多个公共卫生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于学军介绍,今年三部委又印发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疾控体系现代化,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他透露,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公共设施平战两用的改造试点等方面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这次应对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是对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于学军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新京报记者 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