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潮联到海味店派发防疫品。香港文汇报
星岛环球网消息:尚有一星期就到农历新年,受疫情影响的上环海味街,原本冷清的街道亦渐渐多了出来购买海味年货的市民。有多间老字号海味店老板昨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始终是大事,不少市民都会购买海味过年,故年宵购买力有所提升,推动今年农历年底生意向好。不过,有老板估计过去全年生意额因疫情大跌数以千万,大呻是前所未有的惨痛。
港区潮联赠海味店防疫品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区潮人联会不少成员扎根上环海味街数十载,经营多间老字号海味店,该会在传统农历新年前举办“齐抗疫 送温暖 过大年”活动,走访上环海味街多间商铺,向会员派送防疫物资,同时了解大家在疫情下的经营环境。该会会长胡池指,香港疫情未止,内地旅客大幅减少,令零售业经营非常艰难,冀社会能响应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让香港尽快打胜这场“疫”战,令香港经济回复正常。
本港老字号海味铺“仁德泰记”负责人梁启康在交流中坦言,由于去年全年海味销情真是很差,故元贝、冬菇、罐头鲍等在年尾都要减价,令年宵市道好过去年年初,估计可以做返七成生意。他说,过去一年的疫情,令市民久居家中,不少人趁过年出来购买年货,手头松些,感觉市民的购买力有所回升,生意也慢慢好转,所以今年年尾的生意额相对往年年尾都只是差了很少,但全年门市生意估计仍要亏损逾百万。
疫下生意最惨 业界减价自救
“兴利行”总裁林本雄表示,疫情未停,对食品行业影响很大,高级海味如鲍鱼、海参等少了六七成生意。“中国人都会买海味过年,但少了内地几百万游客,估计去年全年生意额少了三四千万元。”他直言,“我做了三四十年,从未经历过如此景况,就算沙士、海啸都未试过。”他又说,公司生意主要靠游客,推测要等到五六月份市道才会变好,“只要有疫苗,疫情过了,有信心整体生意会返来。”
华德参行总经理陈德泰说,因为中国人过年都会买些海味,故近两个月生意都有变好,但仍未回到以前,业界的自救方法就是减价促销。他说,去年最差的是6月、7月、8月,当时街道真是没人,相当惨。自己做了30年生意,属今年疫情下的生意最惨痛,“跌了六成以上,批发与零售跌了超过千万元。”
主售花胶的洪生也指,自己生意在沙士和金融风暴都挺得过去,但今年真是好辛苦,“酒楼、餐厅没晚市,以往年底的所有酒席都停了。唯有促销,不会考虑利润,由减价带动销售,因为市民没得外出,但都要食饭,花胶因来货少没减价,但其他如元贝等都便宜了三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