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据彭博社消息,安能物流考虑在香港IPO,拟募资5亿美元。屡屡被传上市,“快运第一股”是否将花落安能物流尚不得而知。不过,再度被传上市的前几天,2月12日,安能物流获得约3亿美元的投资。2020年1月,安能也曾获3亿美元融资。截至目前,安能物流已完成七轮融资。
经笔者梳理发现,从去年开始,快运市场资本潮涌。在2020年1月安能物流宣布完成超3亿美元融资后不到一个月,壹米滴答宣布10亿元D+轮融资;随后,顺丰快运完成3亿美元可转债融资;5月,德坤完成5亿元B轮融资;6月,蚁链物流获得数千万元融资。
几波大额融资不仅显示出资本之于快运市场未来发展势头的信心,另一面,安能物流、壹米滴答、顺丰快运等头部快运企业也在收获资本青睐后逐渐放开拳脚,货量规模纷纷刷新往年记录。在不少投资人看来,疫情加速了行业格局变化及整合,零担快运市场很快将诞生一个“新顺丰”或“新中通”。
不过,笔者认为,即便快运市场资本潮涌,头部企业货量规模得以提升,但纵观快运市场数年沉浮,短期内依旧难言“会跑出一个巨头”。
首先,我国零担快运市场门槛相对较低,个体私营车主以及大量的长尾运输车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零担快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客户分散,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零担市场CR10不足5%。
其次,在快运领域,因为重货不同于普货,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往往要求更高。特别是各家深陷“价格战”泥沼多年以来,货源、网络建设是基本,品牌的议价权、流量的支撑点、定制化解决方案、数字化信息化能力等都成了决定快运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性指标。
最后,快递巨头的跨界入局,也给快运行业带来了“鲶鱼效应”。来自具备强大的组织、资源协调能力,拥有遍及全国的网络资源,背靠资本市场快递龙头企业的“降维打击”仍然是新老快运企业难以忽视的存在。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变革,抑或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快运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在经历前期“价格战”的规模积累后,快运头部企业想要加速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巨头,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形成集约化操作。快运企业重资产投入与前期“价格战”所带来的规模增长是否能够真正转化成为支撑企业未来长期运营的有效增长是关键。正如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所说,“只有能够拼到一个车上,帮你提高车的毛利、降低成本的规模才是有效规模”。
第二是强化服务品质,提升议价能力。零担快运主要运输的是上游原材料、半成品等,主要客户有专线、第三方物流、生产制造及商贸企业,深度嵌入上下游供应链,议价能力普遍较弱。但零担快运服务与面向C端的快递服务一样,也是产品,需要服务品质,装卸货、分拨配送、代收结算等全流程服务缺一不可。因此,只有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搭建优质的市场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第三是利润。由于重投入、薄利润的行业特点,零担快运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一般,需要大规模资金的补充。但盈利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特别是在疫情后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企业具备持续造血能力,后续才能获得资本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