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自己养的,再算上外面收的羊,一年能卖出3000多只。等‘我在青海有只羊’项目正式上线后,一只羊能多卖一百多块钱,3000多只羊能多卖三四十万元,我也要加入!”57岁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兴隆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生海笑着说。
“十三五”期间,海南州生态农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然而,长期形成的“以户为主”饲养模式,质保量不保、产业链单一,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健康发展。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兴隆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生海在喂羊(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为拓宽青海藏羊销售渠道,让养殖户增收,2020年4月,借江苏援建之力,一支由两省青年组成创业团队打造的名为“我在青海有只羊”项目应运而生。
“互联网云养羊”——是项目的核心思路。海南州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发展园负责人杨添铭介绍,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小程序平台和外置式监测芯片,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一项目让与青海素未谋面的客人也能在高原上拥有一只自己的专属藏羊。
“用户只需交付500元定金,便可在线领取一只藏羊,交由海南州的合作社代养半年,其间可通过芯片实时掌握藏羊的行动轨迹和生长、健康状况。”杨添铭介绍,在代养期满、用户补足剩余协议尾款后,他们将安排正规屠宰企业进行分割、真空包装,全程冷链运输,直达用户家中。
“超过代养期,若想继续领养,还需每月支付一定的代养费。”杨添铭说,目前这一项目仍在试运行阶段,将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
杨添铭告诉记者,依托这一项目,还将打造“我在青海有只羊”特色火锅连锁品牌,成为项目的重要线下销售渠道之一。通过实体店消费,用户对青海羊肉口感产生更直接感受。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兴隆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藏羊。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青海旅游业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期间由于大量游客聚集导致成本飙升,加上产品及线路单一,让部分游客“体验欠佳”。据此,“我在青海有只羊”项目还将推出特色反季游,开发出雪山吃火锅、古装骑行等特色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杨添铭介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这一项目的重要核心。“长效、稳定的扶贫机制应建立在具有实际市场价值、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是我们扶贫思路的两个主要方向。”
“举个实际案例,原本牧民出售一斤羊肉只能卖35元左右,而我们向牧民提供的直接收购价格就能达到40元(前提是要按照标准养殖),因为我们通过品牌化销售每斤单价可达到65元至80元。即使提高收购价,仍可保留较大利润空间,其他产品也是如此。”杨添铭说。
“随着项目不断成长,我们有信心在智慧扶贫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同时也为海南州畜牧业‘由大到强’贡献力量。”杨添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