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建林 通讯员 李斌
“这五年,是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最快的五年。”昨日,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十三五”和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成绩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
去年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大力开展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年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我省为优秀,全国排名第8,中部省份第一。
“十三五”末,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全省13个国考城市优良天数比例87.5%,较“十二五”末增加17.4个百分点。全省消除省控劣Ⅴ类断面(水域),省控河流水质优良比例93.9%,较2016年提升7.3个百分点。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9.47,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好,神农架林区、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优。
“十三五”期间,长江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我省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整体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工作。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4.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2.3%。全省十大标志性战役纵深推进。累计完成沿江405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宜昌市破解“化工围江”经验在沿江11个省市推广。累计取缔长江干线和汉江干线各类码头1787个,取缔长江泊位1383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曾经饱经创伤的“母亲河”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水清岸绿的长江生态蔚然成势。
打赢污染防治阶段性收官战
会议介绍,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奋战抗疫、治污两大战场,统筹环保、发展两大工作,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成果,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的阶段性收官之战。
疫情期间,全力处置医废。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180吨/天提高到667.4吨/天,实现医疗废物“零库存”、环境安全“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感染”。武汉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迅速提升5倍以上。
同时,大力发扬“店小二”精神,倾情服务疫后经济重振。改革环评审批服务方面,累计对8939个项目实行环评豁免、告知承诺、优化服务和简化审批。开辟审批绿色通道,4572个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等17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服务项目范围。
目标
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我省“十四五”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总体实现“一降一减、两改善、四提升”的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环境风险防控水平、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空间格局优化和资源利用水平提升。
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蓝天白云、鱼翔浅底、水清岸绿、宜居宜人的美丽湖北。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以降碳为总抓手,服务全省绿色发展。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方面,重点在构建长江和谐江湖关系、实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推广应用“三线一单”制度成果、加快推动碳达峰行动等方面育先机,开新局,带动生态环保整体推进。
行动
深入推进碳排放交易试点
出台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
今年,将制定《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好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等八个专项规划。
另外,编制全省“十四五”总量减排工作方案,修编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出台湖北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湖北绿色低碳产业新业态发展、产业链构建和产业集群培育的方向、任务及政策措施。
长远谋划污染治理项目,抓好碳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综合治理和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等重点项目谋划。统筹谋划生态修复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谋划和向上争取长江、汉江、清江等流域协同治理项目。前瞻谋划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提升生态环境监察执法、监测以及生态和辐射环境监管装备水平,进一步推进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卫星遥感和移动走航等科技运用,提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试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今年,我省将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目标,以降碳减排为总抓手,加大低碳省试点力度,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将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疫后重振和绿色发展要求,科学谋划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我省碳排放达峰时间表和路径图。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重点引导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减产降碳,鼓励企业碳排放+智能化、清洁化、循环化发展。鼓励地方、部门和重点行业开展达峰行动,大力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完善市场机制,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高质量建成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系统。
落实长江大保护行动升级版
今年,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长江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绿色引擎、坚实生态支撑。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落实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升级版,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治理、农业农村生活污染防治、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攻坚提升行动。
同时,严格依法审批入河、入湖排污口,规范管理地方排污口设置。完善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和生态监测网络,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监管。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会议提出,协同治理“提气”,加大对超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秸秆禁烧和扬尘污染管控。
全域发力“增水”,以重点流域总磷污染防治为突破口,探索开展总磷排放量控制,加强重点湖泊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湖泊清淤和综合治理试点。
多措并举“固土”,进一步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我省将持之以恒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整改工作,推动加快解决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今年将聚焦“三大重点”督察。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和拓展督察工作领域。聚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重点工程建设,助力复工复产和经济重振。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着力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房前屋后的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