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在线投注:振经济须扩检测 医界为利设障碍

来源:网络 2021-02-05

《星岛日报》8月14日发表题为“振经济须扩检测 医界为利设障碍”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近日香港新增确诊持续不跌,政府恐疫情反弹,不敢放松限聚令,虽可减少市民接触,但对饮食、娱乐与零售业杀伤力很大,令不少商户苟延残喘。一些团体向政府提出解困之策,促尽快推动"港康码",经病毒检测属阴性的市民以手机出示结果,即可出入食肆、商场与公共场所,从而恢复市面活动,救活经济。这方法既可松绑,也能顾及市民安全,值得当局积极考虑,但要全面实施,必须持续进行大规模廉价检测。然而此措施影响私营医疗机构的巨大利益,故部分医疗界人士以制度及认可资格等为由,对普及检测加以质疑、阻挠,设起障碍,当局必须敢于"捋虎须"将之移除,才可突破目前困局。

涉巨大利益 抗拒普及筛查

扩检测振经济是抗疫上策,内地与澳门已早着先鞭,比香港快了几拍。内地爆发疫情不久,就在多个城市推行"大筛查",以快速廉价方法,对大量居民进行检测,找出隐性感染者后即隔离,截断传播链,并将检测结果、到过的地方,以及有否与患者接触等资料,输入"健康码",凭此可以进出各种场所及前往其他省市。澳门政府随即效法,全面推行,令经济活动得以维持正常,粤澳居民也能过关往来。

香港政府在这方面却反应慢吞吞,长时间原地踏步,公营医疗机构每天只能做数千次检测,私营医疗机构则维持"限量"供应,造成供不应求,加上收费高昂,可做的检测量极之有限。在这情况下,香港的整体检测能力严重不足,与内地和澳门的居民检测量,有极大距离。

香港没法像内地般以"大筛查"抗疫,唯有靠收紧社交接触防止传播,结果造成经济萎缩,百业萧条,口岸人流也近乎停顿,令经济伤上加伤。香港之所以不能跨步推行大检测,其中一个原因,是私营医疗机构在供求失衡下,藉营运成本及制度规限等理由,维持高收费,从而获得可观盈利,因此医疗界对政府引入内地检测机构与试剂,不断质疑,形成强大阻力。

敢于"捋虎须" 突破民生困局

只怕价比价,香港私营医院每次检测收费达二千至三千元,当中包括医生诊金,而一些私营诊所也因检测的市民大增,坐地起价至二千七百元以上,相比而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检测只收人民币一百九十元,相差逾十倍。由于检测需求急增,这盘"生意"的收益的确十分巨大。

香港政府其后终知道形势严峻,大筛查刻不容缓,遂在中央支持下,引入几家内地机构,大幅增加检测,估计每日可达数十万次,但医疗界部分人却对此大泼冷水,既质疑其检测程序,又指机构的资格有问题,同时不认同全民检测,认为没有必要。这些批评与质疑,表面上涉及规章制度与抗疫效果,但与医疗界的利益不无关系,保护主义昭然可见。

医疗界是强大的利益团体,向来对政府的决策有影响力,但目前香港民生经济已不能再承受严格限聚的打击,必须加速扩大检测,早日推行"港康码",令市面活动与关口往来回复正常,经济才有生机,政府应拿出气魄,敢于移除医疗界部分人基于利益架设的障碍,这样才可以突破目前的民生困局。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