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行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日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广西、内蒙古、贵州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城郊和农村学校附近“黑校车”泛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黑校车”泛滥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从需求端看,学生乘车量激增。近年来,由于农村“撤点并校”和“陪读风潮”兴起,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同时一些学校采取寄宿制,上学、放学时间更为集中,几千甚至上万学生爆发性、集中性的出行,让很多地方运力不足。
从供给端看,正规校车数量太少加重了“黑校车”的盛行。有乡村小学老师就坦言,正规的校车标准太高、经费消耗大,不切合偏远山区实际情况;而客车站又离学校太远且只能按固定线路跑,无法与中小学生上下学时间相匹配,不能满足学生出行的多样化需要。群众无奈只能选择让孩子乘坐“黑校车”。
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针对乡村“黑校车”泛滥,想一步到位全部用上标准化校车不太符合实际。对此,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应疏堵结合,正视基层实际需求,积极鼓励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多举措增加供给。政府不妨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给予一定的运营优惠政策,增加有资质的运营车辆,优化接送线路。比如,有的地方整合了县级公交系统,采用一次性购车补贴、监控设备补贴、运营补贴等支持措施设立“公交护学专线”,这值得借鉴推广。在“政府之手”伸不到的地方,不妨逐步放开市场化。借鉴网约车思路,由政府选择具有运营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平台,用大数据分析学生乘车需求,实现智能调度,同时也可以在后台进行全程监督,保障学生乘车安全。
另一方面,对“黑校车”的监管必不可少。校车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如何重视都不为过。只有政府主导,教育、交通等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校车安全,真正系牢校车“安全带”,让学生安全上学,安全回家。
(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