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足球亚盘分析:中山曾有一片“石岐海”?他的作品有记载!

来源:网络 2021-02-05

如果说长江、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根,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那么岐江则可谓是中山人的“母亲河”。史载,岐江古称“石岐海”,盖因唐代石岐以南,一片海岛,归属伶仃洋海域,故得名。

古诗《石岐夜泊》中

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时的香山

香山秀出南海壖,四围碧水涵青天。

七星峰峦拥楼堞,北斗照耀开云烟。

云烟长自峰峦起,覆露千家连百里。

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楫兰桡镜光里。

石岐夜泊白鸥沙,南台缥缈浮梅花。

蛟浦澄澄洗明月,龟城蔼蔼升繁霞。

繁霞明月从昏晓,翠栱朱甍纷窈窕……”

这首诗的作者

被称为岭南诗派领袖的明代大儒

中山人黄佐

年纪轻轻的“学霸”

黄佐 画像

黄佐是香山县石岐人,1489年出生在仁厚里一个书香门第。黄佐从小便聪慧好学,幼承家风。《钦定四库全书提要》中记载,他3岁受读《孝经》,8岁钻研诗词、天文和历算之书,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后人称赞他是“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底”,被后人誉为岭南儒学的集大成者。

1489年,黄佐出生在仁厚里一个书香门第

明正德十六年,黄佐考中进士,这时他只有三十岁。1522年,朝廷试庶选吉士,黄佐五试名列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兼春坊司谏,后历任江西佥事、广西督学、南京国子监祭酒、少詹事等职。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孝道,在广西督学任内,因为母亲生病,他请辞官职,回家照顾母亲长达九年之久。

数辩王阳明

黄佐曾与当时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有一场关于“知行合一”的激烈辩论,让后人津津乐道。

黄佐认为,知就像眼睛,而行犹如双脚,人走路虽是眼睛和双脚一齐行动,但毕竟是眼睛先已看好方位双脚才到那里,所以,应该是知先行后。

王阳明则认为当人看到好色而产生的爱慕心理,或是闻到恶臭时产生的厌恶感,这本身既是知,也是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知行是合一的。最后王阳明指责他“太信宋儒”,而黄佐则援孔子讲过的“知之未尝复行也”,说明知先行后的观点在孔子时便有,并不是宋代理学家才这样讲的。

后人从黄佐给王公的回信《答王阳明书》认为,黄佐对王阳明是钦佩有加的,作为一位后辈,黄佐面对此时早已名誉天下的大学者心中充满敬意,但作为一位有独立思想的学问家,黄佐对王阳明的心学持不赞同的态度,秉言直疏的勇气和严谨治学的坚持值得学习。这次辩论谁胜谁负只能留在浩瀚的历史烟海里,可王阳明却因他治学的态度认为黄佐乃正直可靠之人,推荐他得到起用。

纂写《香山县志》,著作等身

黄佐对家乡最大的贡献是纂写《香山县志》。宋元之前,鲜少有香山的记载,黄佐纂成的《香山县志》是最早记录香山的地方志,关于香山县的文字记录沿用至今。

1546年,黄佐在担任《香山县志》总纂时,亲自制定编纂凡例,让门人杨维震等起草编写,由他作最后润色。黄佐将自己所著《乡礼》的部分内容编入志中。

两年后,《香山县志》编成出版。黄佐认为,这是一部“风土以观恶,民物以察耗,政事以审弛张,教化以知兴替,官师以稽贤否,黎献以考盛衰,艺文以备征信,杂志以辨妖详”的志书。后人则称黄佐的《香山县志》是“三百余年之旷典,一朝具举彬如也”。此外他还留下了《广州市府志》《广东通志》《罗浮山志》《广西通志》等。

晚年的黄佐定居广州白云山,改白云山的景泰寺为泰泉书院,聚众讲学,世称“泰泉先生”,潜心讲学之余,他带领弟子留下著作多达39种、数百卷,相当可观。

黄佐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雄伟奇丽,壮浪恣肆,在诗歌学派中有“粤中昌黎”之称。如今,登上广州白云山景区,碑林入口处矗立着广州碑林中最大碑刻,密密麻麻的碑文是以骈体文形式刻写的明朝学者黄佐所著的《白云山赋》。

黄佐一生著书39种,数百卷,终年77岁。他不但影响了岭南学术的发展,而且在明代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思想潮流中,能自辟蹊径,独树一帜,《明史》中记载,佐学以程朱为主,惟理气之说独特一论。至今,黄佐的文学及人格魅力,仍在中山文人当中仍旧有一定的影响。

来源:中山发布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