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狗万体育新赛季:小区换“新颜” 乡村大变样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南岸起风景

来源:网络 2021-02-04
 
居民讲述自己的“海棠心愿”。通讯员 崔景印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8日17时20分讯(记者 李华侨 实习生 石若琳 )1月8日下午,在南岸区花园一村,46岁的张天燚正在自己经营的小小书吧里制作茶点,20多年前,她住进这里,搬出去过,又搬了回。“这个小区,不光是环境变好了,邻里氛围、居家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临近春节,花园一村给居民免费提供春联。通讯员 崔景印 摄  

花园一村属老旧散小区,曾经这里基础功能设施老化,违章搭建、治安隐患等问题突出。得益于南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花园一区换了“新颜”。其实,花园一村的变化是南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改变在南岸区可谓是“多点开花”。近年来,南山上的放牛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也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花园一村里的“三益书屋”。通讯员 崔景印 摄  

老旧小区环境好了 邻里关系更和谐

走进南湖社区花园一村,偌大的门庭上“花园一村”几个红色大字格外吸引眼球。门庭旁边的介绍上写着:“花园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叫“花阳沟”,青瓦绿田,炊烟袅袅,村民们过着勤劳俭朴的乡村生活。80年代末,这片土地随着电子三所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社区党委书记余建介绍,花园一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属老旧小区,有居民近600户。小区基础功能设施老化,违章搭建、治安隐患等问题突出。因为环境不好,很多老居主搬走了。

然而,现在的花园一村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书吧、咖啡馆、宠物店等业态丰富,这两年这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村民屋前装饰。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余建介绍,2019年1月,花园路街道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契机,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将原先的垃圾堆、陡坡地段、破旧围墙等闲置用地进行“微改造”、“微更新”,改造为“六讲六做”的宣传和活动阵地,并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部分搬出去的老居民发现这里环境好了,活动又多,邻里间又熟悉,也搬了回来。

据了解,在花园一村,社区先后打造了党群之家、文化之家、科普之家、儿童之家、邻里之家,创客之家以及1米花园等“6+1”文明实践空间。如今,家家户户门前独具一格的1米花园、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趣味十足的科普体验室、以及别具一格的创客空间……都让这个老旧社区重新焕发魅力。

来自广西的吕海峰是花园一村的创业者,也是一名活跃在一村文明实践点的志愿者。2019年,吕海峰从广西来到重庆并在这里扎根下来,从入驻花园一村开始,通过和社区工作者接触、和小区居民接触,他已经完全融入里这里。不光是在这里开店,更热心公益,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

“我选择在这里,社区给我提供好的经营平台以及环境,尽全力帮助我们商户以及居民解决问题,我们也应该做些事情回馈他们。”吕海峰说,在这里开店不光是为了生活,更多的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的人情味儿。

在花园一村,像吕海峰这样热心公益,从群众到志愿者的居民还有很多。余建介绍,花园一村常住人口2200余人,辖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500人,占比22%。这些志愿者组建的志愿者队伍涵盖平安、文艺、公益、文明等10余项志愿服务内容,真正做到了家家志愿、处处公益。

 
放牛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了。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乡村不仅变美 还更文明了

远看,白墙灰瓦、园林楼阁、单门独院,位于南山丛林西面的放牛村,民房院落零星分布在村庄里,仿佛来到一个园林式公园。近看,庭院外墙绘有一幅幅反映美丽乡村、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的墙体画,为村庄增添了色彩。

但过去,这里由于交通不便,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民房院落缺乏治理,一度破旧衰败。

如何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和有效维护?2019年12月,放牛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院坝会,通过村集体股份联合社入股的方式联合成立物管公司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重庆绿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底正式启动运作。该公司经理廖新星介绍,物业公司主要负责全村道路、基础设施及居民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治维护工作,并承接一些外包物业服务。“物管公司不仅解决了环境管护的难题,还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放牛村相关负责人说道。

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冉启贻表示,放牛村成立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社,这是助推乡村振兴,融合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

冉启贻介绍,放牛村幸福广场是该村常态开展新时代文明活动的主要阵地。不久前,一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在此举办,南山街道主要负责人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飞进村民家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乡村文明建设起了模范带头作用。”放牛村乡村振兴负责人唐红东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发展,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六讲六做”引导村民将理论学习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村美民富风尚新”新时代新农村。

 
墙上展示了“海棠心愿”的开展情况。通讯员 崔景印 摄  

生活在这里的人 每年都有哪些“海棠心愿”?

生活或工作在海棠溪的人都知道:每一年,南岸区海棠溪街道都会结合当年工作主题,向符合主题的佼佼者征集微小心愿,再呼吁社会各界认领并帮助实现心愿。这就是当地耳熟能详的“海棠心愿”。

从2018年起,“海棠心愿”成了居民口中的“暖心工程”,是传递公益正能量的平台。2019年,海棠溪街道试点,希望将“海棠心愿”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年来,海棠溪街道通过“海棠心愿”,从致敬城市建设者,到点赞基层党员,再到感恩抗疫抗洪一线人员,每年主题鲜明,横纵交错,把居民志愿者、基层党员以及一线工作人员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道德力量投石入湖,在社会上引起阵阵涟漪,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让文明道德之风吹遍海棠溪每个角落。

在海棠溪,有个出名的志愿者叫马宏。他身患癌症,却心系街道志愿工作几十年。2018年,海棠溪街道推出“海棠心愿”,第一时间找到马宏,希望他说出自己的小心愿。马宏说:“既然如此,不知道能不能带我90多岁的父亲再去一趟解放碑。”

当时,这个心愿让不少青年震惊。从海棠溪到解放碑,不过十来分钟的事儿,太简单了。事实上,这个心愿对马宏来说,太难了。先不说父亲年迈,马宏想把他从床上抱下来都困难,更不要说如何交通出行的问题了。

马宏的心愿让不少人感动并为之敬佩,他们积极认领,帮助马宏实现了心愿。

随着“海棠心愿”的开展,海棠溪不少居民从参与者、受教育者,逐渐“蜕变”为传播者、践行者和宣讲者,成为社会治理闭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都是南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缩影。自2018年7月以来,南岸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2019年,经过一年试点,南岸区确立了以“试点推动、全域覆盖,整合资源、常态开展,服务大局、助力文明”为路径,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坚持以“‘做’而论道·文明实践”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

南岸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岸区已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区级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六讲”活动、“蓝色心愿”“志愿护学”“马上留步”“久久家风”和“健康有我”等,将在2021年作为重点推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