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武磊,59岁,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监管专仓外,距离退休还有130天的武磊熟练地穿上白色隔离衣,拉好拉链、袖口塞进胶皮防护手套、戴上面罩,同事用记号笔在他背上写上名字。武磊马上就要进入仓内查看货物检验情况。新冠疫情让冷链这个词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武磊的工作正是确保流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
历城区盖世物流园区、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外,一辆厢式大货车载着一批马来西亚产白虾驶入园区,很快,这批进口水产将要入一个标准流程,经过严格的取样、消杀、检测等环节,确认安全后才能流入市场销售,最终端上市民的餐桌。
园区一处监控区内,一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屏幕。画面上,检测人员正在对车辆多个方位的产品进行采样,身穿防护衣的装卸工正在搬卸新抵达的货物,一批批货物经过严格的消杀……监控清晰地呈现了仓内各个环节的实时画面。
96小时建成“齐鲁第一仓”
对仓内进行实时监督的这个人名叫武磊,今年59岁,此时距离他退休还有130天。去年11月底,在当时国内冷链产品外表频频检出阳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保证冷链产品安全,建立一个集中的冷链食品监管专仓迫在眉睫。当时省里要求最迟不能超过12月10日运营,而济南市的要求是12月1日必须投入运营。
不管是专仓建设还是监管流程,此时都没有一套可供参考的标准。筹建工作是一块“硬骨头”,临近退休的武磊主动挑起了担子。他带领着一支28人的建设团队“住”进了盖世物流园区,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建设运营工作。
专仓的前身是一处冷库,工程改造方案是武磊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个标准的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没有任何标准可循。“咱们这个仓建成了,就是‘齐鲁第一仓’,对其他地市专仓的建设都会起到引领作用。”武磊的一句话在整个团队激起了凝聚力。快速选定方案、施工改造、制订流程,在仓库的基础上改造设计了净区、集中消毒区、核酸检测区、问题产品区和办公室等12个专门区域。仅仅用了4天、96个小时,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正式投入使用。
为多省市提供参考标准
硬件设施完备了,监管流程也格外重要,一个细节疏忽,就可能酿成大错。
“从进仓开始算,货物共有5个点会与装卸人员密切接触,如果流程顺序设置不合理,就会埋下病毒物传人的隐患。”起初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装卸工与病毒接触的几率,武磊与团队人员提出先对货物进行消杀再取样。但当时省指挥部提出,这样虽然更安全,但无法查明病毒溯源,提议先取样再消杀。在此基础上,武磊又将流程细节重新调整:卸货过程中先由工作人员从车体前、中、后、左、右多个位置共抽检取样2%,也就是说2000件货物要取样40件。其余98%的货物全部先行消杀,然后重点关注、规范2%货物的采样和消杀过程,这样既满足了上级部门的要求,又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接触污染货物的概率。
在这其中,武磊尤为重视装卸工的安全,为他们设计了一套自我防护的标准规范。“以前我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心的是工人进车间之前如何穿隔离衣;现在不仅关注装卸工进仓前要穿好隔离衣,更重要的是出仓时如何脱隔离衣。”武磊介绍,装卸工的隔离衣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如何脱、脱掉后如何合理处理非常关键。此外,装卸工也分为两拨,入仓和出仓处的装卸工不仅衣着有明显区别,人员也必须严格分开。
短时间内,武磊和他的团队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也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参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武磊充分展现了他对工作的钻研精神。从身边的同事口中我们得知,这源于他多年以来在监管岗位上一直追求的高标准。
“有信心保证节日期间市民需求”
“目前流入市场的进口冷链产品都会带着这样一个绿色验讫签,这是通过专仓检验合格的证明,大家购买时可以留意一下。”武磊介绍,目前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从最初的日处理货物量100吨提高到现在的280吨。“就整个济南市市民日需求量来看,满足大家节日期间对冷链食品的需求,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退休前能够承担起这样一项工作,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想想还有130天就退休了,武磊又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将更细化,那就是怎样实现更为精准的监管。”当前济南市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正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围绕专仓运行制订进口冷链食品24小时提前报备预约、食品封闭运输、核酸检测、预防性消毒、食品存储、涉疫食品处置、人员防护等管理规程……每个环节都包含着无数个细节,需要监管人员一步步探索完善。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原标题:退休前的意义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