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无障碍地图APP内,对猎德大桥附近的导航界面,盲道、路缘和护柱等都被明确地标识出来。
大洋网讯 一个小地图,承载无障碍大希望。12月12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2019年广州市“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在广报中心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助残服务周以“爱心满花城 有爱无障碍”为主题,聚焦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无障碍出行环境,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和城市文明和谐发展。
今年的启动仪式上,广州残联开发的第一期广州无障碍地图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无论室内室外,都能为视障人士、轮椅人士、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定制化无障碍路线导航。”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图的功能远不止于服务,还在于搭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无障碍与交通设施无障碍平台,连接社会多方。
调查:七成受访者了解广州的无障碍设施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介绍了受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委托,组织开展的“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工作”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查工作采用问卷调查、采访调研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向广州市内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黄埔区等7大区派发问卷共1015份,涉及对象有视障、听障、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及家属、志愿者、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同时该活动也对其他非残障群体如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和儿童、普通社会成员开展。
调查显示,针对公众对无障碍设施认知程度了解到,75%的人对无障碍设施了解、清楚,说明政府在宣传工作,以及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高的认可。目前,广州市内无障碍设施普及率情况良好,公众对无障碍设施感知度较高、利用率高,普及率达到64.8%,其中天河区、白云区是本次实地调查中数据反映最好的区域。
在使用方面,肢体残疾人士使用无障碍设施概率最高、需求最强,体现了轮椅人士的需求和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价值。在教育普及方面,大众对无障碍设施认识度较高,说明政府在宣传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大众仍有占用无障碍设施的情况,仍需要教育和提高,建立健全制度及加大宣传力度应是最好的手段。
此外,据市残联介绍,今年的助残服务周还包括爱心企业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残疾人书画慈善展及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其实,广州的无障碍环境近几年一直在提升。”张倩昕,这位先天伴随视力障碍的女生从小随班就读,在完成华南农业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业后,自主创办了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
走过广州大街小巷,进过百户家门,她一直致力于为视障群体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更深感触。在2019年广州市“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的舞台上她说,可以切实体会到,广州一直有多方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能够真真正正让更多残疾人受惠,并向更多人倡导无障碍的观念,让无障碍设置能被大家真正地用起来,让残疾人走出家门。”
提升:一张地图解决残障人士的出行顾虑
“无障碍设施有了,也让人感到越来越完善,但很难说我们能够完全放宽心地走出去。”10岁开始伴随视力障碍的广州街坊陈先生告诉记者,有时无障碍设施存在并不意味着使用者能遇上。
过去常常往返于员村和人民中路的他在公交车便遇上不少“小麻烦”。他解释道,虽然手机都有辅助声音播报功能,可是不是每一个APP对盲人都那么友好,“比如,在公交站等公交,公交车一次性来了好几辆,你不知要上的究竟是哪辆。”
陈先生在这一次启动仪式上下载了第一期广州无障碍地图,颇为惊喜。该APP区别于普通的导航,不仅能够通过周边的环境信息告诉使用者在哪里,提供道路规划及导航服务,并且在没有盲道的情况下,能够给予声音指示及周边环境的咨询及信息。另外,它还结合了公交和地铁的服务咨询,“像公交进站时能与公交连接,告诉我要坐哪一辆。”
“无障碍设施在哪?如何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利用率?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无障碍地图。”该负责人解释道,像今早过来广州日报的活动现场,地图直接把到达目的地的无障碍路线标识了出来,“程序通过室内外多种定位技术,让用户了解当前的位置信息,周边的无障碍设施,以及为视障人士、轮椅人士、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无障碍路线的导航及室内无障碍环境的导航。”
另外一位使用者——需要使用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KIKI则分享道,平时出行会担心找不到无障碍的通道,走到一半发现道路不通,又要折返回去寻找另外的路径和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会担心即使有无障碍设施比如洗手间,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在哪里,距离有多远,“而无障碍地图则直接为使用轮椅出行的残疾人规划一条无障碍的道路导航,真的非常方便。”
未来:期待多方共建共享 搭建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地图很多人都可以做,但能否高效地形成解决方案,后续又能否产生有意义的连接十分重要。”在第一期广州无障碍地图的开发负责人看来,要解决残障人士的出行痛点,需要的是一张能连接残障人士与目的地的地图。
“这张地图靠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该负责人透露,广州无障碍地图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可供社会爱心人士和残障人士上报无障碍点设施情况和路线,也可以与政府部门以及公共场所形成互动反馈机制。
实际上,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主导和推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日益得到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法规制度、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得到完善,这些都得益于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与此同时,像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也在致力于无障碍环境的探索。其中,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便组织约2500名志愿者开展搜索活动近150场,提供服务时数约20000小时,搜集无障碍设施点约2000个。
“多方合作其实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第一期广州无障碍地图的开发负责人表示,社会的爱心是足够的,很多时候,无障碍设施的忽视是因为使用率不高,当社会多方汇聚在一个平台提高无障碍设施使用率的时候,整个城市会形成无障碍环境的可复制模式。
市民说“无障碍”
无障碍调研爱心市民:换位思考,感受他们的世界
我曾参加对淘金支行附近的残疾人公共设施设备资源的调查,在活动中我们以小北站为终点,沿途对酒店、公共道路设施、广场调查得出的结论中发现:酒店无障碍厕所较少、机动车占用盲道、斑马线上信号灯缺失。这些其实是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不会关注的事情,但积累起来却给别人带来了大麻烦。公益需要从小事开始注意,从点滴中做起,在公益活动中要认真对待,响应号召行动起来。
视障社工张倩昕:无障碍需要的不只是通用设计
上大学时,很多人说我是残疾人,觉得我需要社工帮忙。但在我看来,恰恰因为我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痛点。如今,我创立了一个社会组织,希望通过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帮助视障人士回归社会。我和一些社工接触上百人和上百个家庭,在我们看来,无障碍除了通用设计,还需要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精细化,希望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一起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人生的“无障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通讯员杨希、黄毅